重慶衛視摒棄商業廣告公共電視離我們有多遠
從3月1日起,重慶衛視不見了慣常的商業廣告,重慶電視臺衛星頻道也從此成為全國唯一一家不播出商業廣告的地方衛視。中國電視界的這一全新嘗試,立刻引起了業內外的廣泛關注和熱議。
重慶衛視負責人表示,改版后黃金檔期將不會再播放偶像劇,而是播放有正面意義的電視劇或節目。此外,重慶廣電集團將策劃制作一大批符合頻道定位、展示重慶城市形象、倡導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公益廣告和宣傳片。此類公益廣告和宣傳片將不在單個節目或電影、電視劇中插播,而是安排在各檔節目之間適當播出。“這么做,是為了給重慶所有市民一個干凈的熒屏,讓中國幾千年來的優秀文化與精神一代代傳播下去。”
此消息一出,立即在網絡上引起了巨大反響,有網友發帖稱:“目前全國的各大衛視都呈現一種病態,泛濫的選秀節目與相親節目,這對未成年人沒有絲毫的正面影響,而且現在的廣告太多,甚至有一大半的黃金檔都被商業廣告霸占,觀眾真正能看到的實際內容少之又少。”
據悉,除了不再播出商業廣告,此后重慶衛視將減少電視劇和外購外包節目,增加新聞節目、自辦文化欄目、公益廣告和公益宣傳片。
事實上,重慶衛視的做法在國際傳媒業不乏成功的案例,其中最著名的要數日本的NHK和英國的BBC了。
日本最大的國家電視臺NHK規模龐雜,但它不僅沒有廣告收入,就連舉辦一些社會公益活動,也規定不得接受企業贊助資金。對此NHK的解釋是,我們的電視節目不做廣告,根本原因是為了確保公共媒體的客觀、公正和中立,如果收取廣告費維持運營,很有可能受到大廣告商的影響。沒有了廣告,電視如何生存呢?NHK采用了依靠收視者交納的收視費來維持運轉。據了解,日本絕大多數收視者都能夠按時交納收視費,日本全國共有70%家庭與NHK電視臺簽訂了收看電視節目的合同。
BBC是另一家沒有商業廣告但依然成功運轉的大型電視機構,1904年的英國無線電法案規定,任何人如要播送或接收廣播節目,必須從郵政局取得執照。在BBC建立后,用戶的接收費成為BBC的主要經費來源。正是由于這種特殊的經費來源,使得BBC不包含任何商業廣告。據有關專家介紹,參照BBC模式,挪威、瑞典、澳大利亞、丹麥等國的公共電視收入完全或幾乎完全來自收視和收聽費,實現“純凈運營”,除了歐洲主要國家之外,商業電視最發達的美國也有公共電視,就是PBS。但是PBS的收入來源比較特別,它不向電視用戶收取“執照費”或“收看費”,而是向會員法人收取“會員費”,并且接受政府的資助和社會捐款,觀眾收看PBS的節目像商業電視一樣,都是免費的。PBS最初也沒有廣告,現在允許贊助商可以在電視中出現名稱等。
重慶衛視負責人介紹說,重慶衛視此次改版以建設“主流媒體、公益頻道”為目標,著力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著力打造自辦精品文化欄目,為觀眾提供更好的公益電視服務和良好的收視體驗。這里的“主流媒體、公益頻道”的提法恰恰成為對“公共電視”的一種解讀,但遺憾的是在此前,對大多數中國觀眾來說,“公共電視”還是一個陌生的稱謂。因為即使在全球華人一起聚在電視機前共度除夕之際,你也躲不掉唯一一臺“春晚”浸淫出的商業氣,在喜慶的小品、舞臺道具甚至看似隨意的觀眾鏡頭里,都印上了商家的暗記,實在無“公共”可言。
對比世界主要國家的電視行業狀況,中國的電視行業更像美國,但是卻一直沒有像PBS一樣的不受收視率控制的公共電視,而廣告成為中國電視媒體幾乎是唯一的收入來源,據報道,CCTV的廣告收入占全部收入的 90%以上。在這種狀況下,越來越多的電視節目唯收視率是從,被商業化淹沒,大概是無法避免的結局了。重慶衛視在國內率先嘗試“純凈運營”,無論結果如何,都已成為對中國電視界的一次當頭棒喝,它會提醒我們,重新考量電視的“公共”內涵,從而讓“公共電視”不再只是一個陌生的稱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