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寧波6月12日消息(記者杜金明)寧波本土企業方太去年牽頭參與了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發力室內室外空氣環境的治理。今年6月7日到9日,在北京剛剛結束的第十六屆國際環保展,方太帶來了目前最新的研發成果,并獲得了生態環境部的肯定。
展會期間,全國政協人資環委駐會副主任高波、原環境保護部副部長王心芳、生態環境部環境監測司司長劉志全、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秘書長易斌參觀了方太的展位。
在了解了方太研發進展后,高波表示,只有把相關技術研發出來,才能推動行業的發展,只有行業都有執行力的時候,才能夠形成人大提案,從政策層面保障市場的健康發展。
相關研究表明,餐飲油煙在北京市大氣PM2.5中的比例約為13%;在京津冀地區所占比例約為6%;在廣州,餐飲企業的排放比重能達到14%。而餐飲油煙的污染危害還遠不止于此,從中可檢測出的揮發性有機物達300多種。長時間游離在城市上空,直接威脅著城市居民的健康,高溫狀態下的油煙凝聚物更具有強烈的致癌、致突變作用。
據方太技術研發部門的工作人員介紹,其實在上世紀四十年代,現代意義上的抽油煙機誕生之初,業內就已經開始探討如何有效控制油煙外排有害物質的技術,相關的過濾、吸附、催化材料及技術也在不斷地更新升級。
但是,目前由于相關國家標準的缺失,廚房油煙的外排有機揮發物處于“失控”狀態,新京報曾經做過一次實驗,在一次日常烹飪中對油煙產生的PM2.5污染物進行實測。結果顯示,烹飪確實能產生PM2.5,但蒸、煮方式,產生的PM2.5并不多,而油炸、炒菜時,PM2.5則迅速飆升8倍到近20倍,達到嚴重污染甚至爆表的級別,其中炒菜產生的PM2.5最多,5分鐘內PM2.5數值就從開始時的38微克/立方米增加到了787微克/立方米,而這些污染物會隨著油煙機從室內排放到室外,進入大氣。
目前,油煙排放特征及污染物動態行為尚不明晰;商用油煙凈化設備制造商整體研發實力薄弱,凈化設備對油煙的捕集、分離效率低,更無法對煙氣揮發性有機物實施凈化治理,凈化設備缺乏有效監管技術及在線監管設備。現有國標只對油煙排放濃度有具體要求,尚未涉及煙氣揮發性有機物凈化及噪聲指標。
由于沒有相關標準,目前油煙機行業企業均處于依靠自律狀態,僅有幾家業內成規模企業在進行減少揮發性有機物技術的投入。
目前,方太已經能做到凈化50%油煙外排揮發性有機物:“我們的目標是做到85%的揮發性有機物凈化效率。”而參與環保展的更大意義,對于方太來說,作為從寧波出發的本土廚電行業領軍企業,向同行們釋放一個強有力的信號,一起參與到這一塊研發當中,推動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