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文一西路沿線、小和山高教區及青山湖科技城環繞的區域,是一片“涌動”的暗紅色……這是記者近日走進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規劃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在一張企業數量熱力圖上看到的一幕:聚集的企業,恰好勾勒出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的輪廓。
建設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是浙江在“十三五”期間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對標國際一流、集全省之力將其建設成為面向世界、引領未來、服務全國、帶動全省的創新策源地。
這條位于杭州西部的科創大走廊,東西長約33公里,東起浙大紫金港校區(包括玉泉校區),西至浙江農林大學,沿文一西路交通主干道,串起紫金港科技城、未來科技城、杭州云城、青山湖科技城。
啟動建設4年多來,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實現了高質量、高速度的跨越式發展: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2.1%,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1.9%,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比是全省的2.5倍,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全省四分之一。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在高層次人才和新型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群、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企業科創平臺等高能級科創平臺支撐下,一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開放型區域創新生態正在這里形成。
從0到1
原始創新成果遍地開花
從之江天樞人工智能開源平臺到多中心智能醫學信息平臺,從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基建項目研發到具備顛覆性的腦機融合、類腦計算等前瞻性技術研究……日前,之江實驗室發布一系列智能科學與技術領域的重要創新成果,智慧社會的未來圖景愈發具體、清晰。“以源頭創新引領和支撐國家重大戰略發展。”之江實驗室主任朱世強說,下一步,之江實驗室將聚焦智能計算開展前沿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攻關,創立智能計算理論體系、技術體系與標準體系,支撐社會治理現代化、重大科學研究、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大戰略應用,實現智能計算的“中國定義”。
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正是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高起點打造面向世界、引領未來、輻射全省創新策源地的重要基礎。
浙江大學牽頭建設的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正在穩步推進,這是我省第一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全球容量最大、應用范圍最廣的超重力多學科開放共享實驗平臺。
“浙江大學在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上布局了一系列重大平臺,它們將成為我省提升重大科技攻關能力、產出更多原創性科技成果的重要保障。”浙江大學副校長王立忠告訴記者,浙大將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型材料、智慧農業等重要科技領域,加快涌現若干顛覆性研究成果。
目前,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初步形成了高能級科創平臺集群化:之江實驗室、良渚實驗室、西湖實驗室、湖畔實驗室4家浙江省實驗室瞄準關鍵性、共同性、瓶頸性技術問題開展科研攻關,初步形成新型實驗室體系;引進西湖大學、中法航空大學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打造夢想小鎮、人工智能小鎮、云谷小鎮、微納智造小鎮等企業科創平臺……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說,圍繞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建設,我省將進一步提升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打造三大科創高地、高水平建設創新型省份提供堅實保障。
從集聚到協同
區域創新生態不斷優化
這些天,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內剛剛啟用的數字健康小鎮,幾乎每天都會迎來幾波客商。為推動數字經濟和生命健康產業融合發展,未來科技城打造平臺集聚相關領域科研院所、公共平臺、創新企業,實現高尖技術、高端企業、高效資本、高新人才的“四高聯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里會成為數字健康產業的創新策源地,能夠帶動全省乃至長三角地區相關產業發展。”未來科技城有關負責人信心滿滿。
數字健康小鎮是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創新生態體系的一個縮影。創新要素的物理集聚如何形成持續不斷的“化學反應”,真正形成創新驅動發展強大合力?優化區域創新生態是關鍵。
近年來,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推動創新鏈、產業鏈、政策鏈、人才鏈、資金鏈有效集成和深度融合,努力構建全天候、全過程、全要素、全社會參與的創新體系。
在這里,以需求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孕育著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在青山湖科技城,杭州譜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韓雙來向記者演示了其自主研發的手持式激光誘導擊穿光譜儀,僅用1秒鐘就能檢測出物品中的各項物質含量。目前,該公司已有十余款自主研發高端分析儀器實現產業化。
創新生態的營造,離不開人才要素。目前,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已集聚各類人才超50萬名、海外高層次人才6892名;2019年人才凈流入率達到24.56%。不僅如此,今年上半年,以浙江人才大廈為平臺,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為全省各地引進各類人才項目51個,以體制機制創新推動全省人才生態體系構建。
“高層次人才的匯聚是‘化學反應’的最佳催化劑,它能將科技創新的‘小概率事件’真正變成‘大概率事件’。”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說,無論是寬松靈活的用人機制,還是高能級平臺建設、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等,都將成為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引才育才的重要條件。
浙江大學在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區域生態系統構建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依托創新型企業、“創新飛地”、紫金科創小鎮、全球校友總部產業園等,浙江大學正逐步理順科技成果產業化路徑,打通創新鏈、知識鏈、產業鏈,從而有效推動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區域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臺的協同創新。王立忠表示,聚焦產業導向和地方發展實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才能為城西科創大走廊建設壯大發展新動能。
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說,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在營造好的創新生態的基礎上,破除阻礙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和政策性問題,全面激發創新潛能,讓創新成為動能轉換的“核心引擎”,從而真正實現創新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對人才的吸引力,完善的基礎設施配套亦很重要。在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內,目前,浙大一院余杭院區等醫療資源,杭師大附屬小學、青山湖第二小學等教育資源已經建成。交通領域,杭州地鐵5號線、16號線已貫通運營,地鐵3號線、機場軌道快線正在建設中。為補齊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城市功能短板,杭州啟動建設云城,打造“彰顯山水之城、文明之城和數字經濟第一城特色的未來城市典范”。
從經驗到智治
數字化轉型催生服務型政府
“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這是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創業者耳熟能詳的一句話。這不僅是句口號,更是政府部門擲地有聲的承諾,給了更多創業團隊敢拼敢闖的底氣。
杭州德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9月落戶未來科技城,董事長宋寧當年底就在未來科技城的牽線下與風投公司進行接觸。“我和風投公司負責人晚上見面,一直聊到第二天凌晨。10多個小時后,我就拿到了風投協議的初步版本,這是圈子里效率最高的。”宋寧說。
高效與精準的服務,源于未來科技城打造的“熱帶雨林式的人才生態系統”。“每一個項目,我們不用常規思維來看有多少產出、投入是多少、明年稅收會是多少……政府只提供服務,為創業者創造自由成長的空間,幫助其降低創業風險。”未來科技城人才服務中心主任徐來瑩說。
政府為創新創業者創造良好環境、提供服務,發揮組織協調作用,更要加快科技管理職能轉變,把更多精力從分錢、分物、定項目轉到定戰略、定方針、定政策和創造環境、搞好服務上來。
如今,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正在整體推進數字化轉型,用大數據分析不斷優化經驗,為人才服務政策、產業布局決策、基礎配套建設等提供數據支撐,全面賦能未來產業、未來城市、未來生活,打造整體智治示范區。
在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規劃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記者看到了一個正在優化中的數據庫系統。該系統歸集了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自然現狀、社會經濟等數據83類153萬余條。“我們正在梳理區域范圍內的產業鏈條。”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規劃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正在對產業鏈進行強鏈補鏈——鏈條中缺失或薄弱的環節,加大力度招引培育,讓產業鏈條不僅完整,還要質高。
不僅是強鏈補鏈,數據庫系統還要打造數字化政策庫,可以根據企業的各項指標,實現政策的一鍵匹配、一表申報,為企業提供更精準的服務;同時讓決策更加智能化,重大項目選址可通過智能匹配、綜合分析,篩選出最優地塊,實現土地要素的高質量配置……數字化轉型中的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政府部門也正悄然經歷著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