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浙江省疫情防控向好態勢不斷鞏固,但同時面臨境外疫情多點輸入帶來的蔓延風險,也面臨人員流動聚集帶來的反彈風險,還面臨無癥狀感染者帶來的潛在風險,任何松懈麻痹都可能導致前功盡棄,必須慎終如始加強科學防控、精密智控、閉環管控,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
隨著離漢通道管制的解除,每天有數千人從武漢來到浙江省。為便于武漢來浙人員及我省滯留在漢人員有序復工返崗,加快省際健康碼安全轉換,浙江省于4月4日決定對近期來自或途經武漢地區的人員開展一次核酸和血清檢測服務,費用由當地政府統籌承擔。該項檢測在各地綜合服務點完成,原則上應在12小時內出具檢測報告;對于夜間無法出具結果的人員,綜合服務點應免費提供住宿留觀服務。
“各地務必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將便捷、柔性服務貫穿于檢測全過程。”省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對武漢來浙人員持當地醫療機構近7天檢測報告的,經核驗后可免予檢測,立即賦予浙江健康碼“綠碼”。對檢測結果為陽性的,及時送定點醫療機構隔離和治療,并立即通過監測網絡直報。
經過前階段實踐,浙江省境外疫情輸入防控機制不斷健全,分區分級對內防控措施日益精準,但仍需根據新情況查漏補缺。圍繞守“國門”,完善與省內外航空、港口、陸路等入境口岸協調銜接,強化跨省信息共享、工作聯動,進一步堵住防控漏洞。圍繞守“小門”,全面落實省疫情防控3號責任令,充分運用健康碼管理機制,將在社區、廠區、商區等驗碼檢測,作為發現隱患的重要手段。截至4月13日12時,浙江省已累計發放健康碼8815.1萬張,其中國際版5.7萬張,綠碼率分別為99.9%和69.4%。
省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疫情防控形勢和管控體制的變化,為進一步增強“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合力,浙江省再次迭代疫情防控評價體系,形成精密智控指數4.0版。在保持入境人員管控、境內人員管控、社會秩序恢復“三板塊”架構的基礎上,緊扣無癥狀感染者防控、境外來浙聯系人落實等重點環節,適時調整充實評價指標,強化必要的激勵導向。針對國內出現多起健康碼“綠碼”省際流動人員被發現無癥狀感染乃至確診病例的情形,浙江省鼓勵用人單位對近期來自原疫情嚴重地區的人員組織必要的健康檢測。此項工作,不少企業先前已自發開展,各地也陸續采取引導性措施。各地實施必須防止簡單化,發揮用人單位主動性,并切實從有利于檢測對象的角度研究措施、設計流程,真正寓管理于服務,讓當事人能切身感知政策的善意。(記者 陸遙 沈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