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現場獲悉,獲得同一獎項的還有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工業級飛秒激光器——高端激光裝備的核心光源”項目。根據大賽優惠政策,這兩個項目于規定時間內在杭州注冊成立企業就可以申請100萬元的大學生創業資助資金。
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主辦,市人力社保局等22家單位承辦的第六屆中國杭州大學生創業大賽,設拱墅、高新區(濱江)、蕭山和余杭四個賽區,大賽面向全國內地、輻射港澳臺地區及海外高校的大學生。自2018年11月啟動后,共收到來自全國內地31個省市、港澳臺地區及海外436所高校的3708個項目團隊報名參賽,與上屆相比實現了數量、質量、產業集聚度的三增長。
總決賽現場采用公開答辯方式對參賽項目進行評比。經過報名海選、前期初賽、復賽評審、賽區半決賽及賽區決賽等五個階段的層層篩選,晉級總決賽的八強團隊根據抽簽順序上臺,陳述包括團隊、產品、技術、市場前景、贏利模式及財務計劃等方面的內容,并接受評委們的重重“考驗”。
“靜芯科技——基于人體特征的活體生物識別系統”項目負責人徐晨剛剛走下領獎臺,就被杭州當地負責招引優質項目的相關負責人包圍了。徐晨說:“杭州確實是一片創新創業的熱土,很感謝大家對于大學生創業的支持。” 談及創業成功的經驗,徐晨說大學生因為要顧及學業,創業歷程就顯得更加困難,多虧了自己有一個凝聚力很高的創業團隊,再加上學校里創新創業濃郁氛圍讓她耳濡目染,才得以一路勇往直前奪得特等獎。
為客觀綜合評價,有效發掘優秀的大創項目,大賽特別邀請了7位不同領域的權威人士和業界大能擔任總決賽評委。除其中最“重量級”的評委,當屬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浙江大學校長,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潘云鶴。
“八個進入總決賽的創業項目,總體水平都很高。從這些參賽項目不難看出,現在的大學生創業創新能力很強。”作為評委代表,潘云鶴對此次大賽的8個決賽項目進行了點評。他說,入圍總決賽的項目涵蓋了農業、工業、醫學、藝術等多個領域,當中有不少項目都有數字經濟方面的創新和創意,這也是今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方向。另外,人工智能領域方面的應用,在今后也大有可為,如總決賽項目中活體生物識別系統、消化系統影像“膠囊”等項目,在未來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當天下午,還產生了復旦大學的復旦復生——消化系統醫學影像智能診斷領跑者項目、西安交通大學智慧冷鏈項目、湖南農業大學的環保誘蠅球,解決果蔬蟲害項目、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的“光子芯片”——開啟AI時代的感知鑰匙項目、中國美術學院的拼格新媒體藝術中國項目、東南大學的全息3D智能炫屏項目等6個一等獎。
據了解,為激勵大學生創業,本屆大賽在政策扶持力度上較往屆又有了更大的提升。本屆大賽將來杭參加決賽的項目團隊從上屆大賽的100強增加到了400強。這400強項目團隊在賽后一年內在杭州注冊成立企業的,可免于評審,直接申請5-100萬元的大學生創業資助資金。特等獎的資助資金從20萬元提高到了100萬元,一等獎的資助資金從15萬元提高到最高可獲得50萬元,二、三等獎的資助資金從10萬元提高到最高分別可獲得30萬元、20萬元,前400強項目可獲得5萬元資助資金,前100強項目可獲得8萬元資助資金。其中,對于符合杭州市信息技術、電子商務、跨境電子商務、文化創意、旅游休閑、服務外包等相關行業扶持政策條件的項目,優先予以資助。
杭州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就業創業指導處處長童鐵江表示,杭州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下一步,在大學生創業生態鏈上,杭州將著重“補鏈、強鏈、優鏈”。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的“服務六大行動、打造人才生態最優市”文件將發布。
據悉,杭州市將聚焦青年人才創新創業,出臺一系列利好政策,集聚青年人才;提升各個園區的孵化力、集聚力,并對其進行考評,優秀園區獲得運營補貼,以此鼓勵園區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良好服務;繼續打造好創業大賽、創業陪跑行動等,提升杭州大學生創業品牌度。進一步優化大學生創業服務,結合“最多跑一次”,探索建立全國首個青年創業智慧服務平臺,為全國的大學生提供導師資源、園區資源,提供專利申報便利、資助補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