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杭州8月31日消息(實習記者 魏煒)耕地保護,事關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社會穩定。8月30日,浙江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浙江省耕地保護新聞發布會,介紹浙江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工作情況。
浙江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十分突出,耕地對浙江來說,特別稀缺和珍貴。近日,浙江省委、省政府下發了《關于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為確保浙江3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土地要素保障。在發布會上,浙江省國土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國斌對《實施意見》作出重要發布和解讀。
目前,浙江全省劃定永久基本農田2399.5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示范區1003萬畝,已建成高標準農田1535萬畝,永久基本農田耕地質量等級平均提高了0.1。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上圖入庫,并給城市開發劃了邊界。
在《實施意見》第一部分總體要求中,明確到2020年,全省耕地保有量不少于2818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少于2398萬畝,永久基本農田示范區不少于100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不少于800萬畝,確保累計建成2004萬畝高標準農田。耕地保護制度更加完善,占補平衡管理更加規范,節約集約用地水平不斷提高,建立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耕地保護新格局。
同時,通過嚴格落實“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和“補改結合”占補平衡措施,實現了占用耕地質量與補充耕地質量總體相當,確保了浙江耕地總面積穩定在2965萬畝左右。“耕地占補平衡是對工業化、城鎮化建設占用耕地的補救措施,要堅決防止占多補少、占優補劣、占水田補旱地的現象。”張國斌表示。在補償資金方面,2016年和2017年全省共落實耕地保護補償資金39.02億元,其中,省級財政補助12.5億元,對違法違規占用耕地的,取消或扣減耕地保護補償資金。
《實施意見》中強調,建立城鄉建設用地擴展邊界適時調整機制和規劃新增建設用地預留指標調配機制,確保重大項目落地。而永久基本農田及示范區一經劃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示范區和糧食生產功能區要保持農地姓農、糧田姓糧。經依法批準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建設占用耕地繳費標準按照當地耕地開墾費最高標準的兩倍收取;占用示范區的,按三倍收取。
接下來,浙江將扎實推進“152”耕地生態建設保護工程。2016年到2020年,再建1000萬畝高標準農田,通過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50萬畝,整治復墾農村建設用地20萬畝。同時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今年實施130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