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風起云涌。深植互聯網基因的浙江,正邁向自己的大數據時代。
“增強改革創新本領,保持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善于結合實際創造性推動工作,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這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全面增強執政本領”的要求之一。在十九大精神的引領下,浙江進一步探索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打造更智慧、更民生、更可持續的社會治理結構。
2016年1月,浙江正式實施的“‘互聯網+’行動計劃”提出,到2017年,浙江將重點在“互聯網+”治理體系現代化等領域實現重大突破,力爭在電子政務等領域成為全國“互聯網+”先行示范區。
這是一次蹄疾步穩的探索——
政府治理能力不斷提升,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動浙江“互聯網+政務服務”;數據共享加速推進,先后公布兩批《省級公共數據共享目錄清單》,向全省各級政府機關、行政服務中心開放57個省級部門、3600余個公共數據項的共享權限;服務民生能力持續加強,“網上申請、快遞送達”全面推廣。
在國家行政學院發布的《省級政府網上服務能力調查評估報告(2017)》中,浙江省名列全國省級政府網上政務服務能力第一。
這是一次成績斐然的創新——
“互聯網+法治”繼續走在前列,今年5月正式實施的《浙江省公共數據和電子政務管理辦法》,成為國內首個省級公共數據和電子政務管理辦法;全國首家互聯網法院落戶杭州,標志著中國涉互聯網案件的集中管轄、專業審判在浙江揭開了新篇章。
“互聯網+”帶來善治,基層治理體系“四個平臺”全面建成并有效運轉。目前,基層治理綜合信息平臺已注冊網格員1.6萬余名,累計上報各類事件139萬余件。從浙南山區到浙東海島,“互聯網+”送去政務服務的關懷,凝聚起基層治理的強大動力。
深度擁抱互聯網,浙江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踐波瀾壯闊。
云上服務
“最多跑一次”改革,構建新型政務服務體系
“云上浙江”不是口號,而是浙江選擇的一條有效的轉型路徑。
2016年底,浙江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并以此為突破口,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各領域,謀劃實施一批群眾最期盼、發展最急需的重大改革舉措。
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是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關鍵技術支撐,撬動浙江構建起一個新型政務服務體系。
一臺形似ATM機的設備,可提供身份識別、預約查詢、資料上傳等服務。11月24日上午,臺州路橋區率先試水大型綜合性24小時自助服務“政務e站”,群眾可在上面“刷臉”辦理行政審批事項申報、公積金查詢打印、社保查詢打印等200余項業務。
以信息技術加強部門對接和政務資源整合。近年來,浙江依托浙江政務服務網,推動全省電子政務的基礎設施整合、信息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
政務資源整合、做大數據資源,為政務數據開放和共享奠定基礎。
打通四大網絡、開發170個頁面、設計46個流程……8月2日,溫州市公安局“百萬申請網上辦”平臺正式上線。只需一部手機,通過注冊并刷臉認證身份后,市民可辦理7項戶口登記業務,以及臨時身份證明等8項證明申請。
而這背后,是溫州市公安局依托大數據中心,實現了民政婚姻登記、住建局房屋產權登記等6項政務數據和常住人口基本信息等9項公安數據的共享。
一年來,浙江各地各領域在推進數據共享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效。
全省個人綜合庫、法人綜合庫、信用信息庫數據歸集已基本完成。省直部門辦件量前100位辦事事項的數據需求整理和數源確認已經完成,有24個部門的43個業務應用系統基本完成與“一窗受理”平臺的對接。省、市、縣可網上申請辦理事項的開通率分別達到79.9%、61.5%、55.9%。
數據上云端,群眾少跑腿。“互聯網+”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的政務服務。
家住遂昌縣湖山鄉的涂立文,日前通過“網上辦理+郵寄”,足不出戶就辦成了個人納稅證明業務。
共建共享的理念深入政府部門,形成部門工作新氣象。
11月15日,衢州市規劃局向市建筑工程“測驗合一”管理系統上傳了該市一個項目的7套測繪圖。這本該由企業自主聯系多家測繪單位完成的事項,市規劃局主動承擔,為的是給該市正在推行的“測驗合一”改革試水。
今年9月,浙江工商大學開展了一次覆蓋全省各市、縣(市、區)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抽樣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最多跑一次”的實現率達82.60%,企業和群眾對“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滿意率達95.71%。
智慧法治
“互聯網+司法”,公平正義看得見摸得著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
法治是人類治理文明的重要標志,也是現代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的基本方式。推進地方政府治理創新,必須堅持法治思維。
8月18日上午9時40分,一個中國司法史上的重要時刻到來:杭州互聯網法院首次開庭。雙方當事人分別在杭州和北京通過遠程視頻參加開庭,筆錄由語音輸入系統即時完成,經當事人確認后生效,庭審過程進行順利。
網上糾紛網上解。杭州信息產業發達,大數據、移動支付、智慧物流等產業發展水平世界領先。但同時,在杭電商平臺年處理糾紛數量日益增多,杭州各基層法院受理電子商務案件快速增長。今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36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設立杭州互聯網法院的方案》;8月,最高人民法院明確試點設立杭州互聯網法院。
杭州互聯網法院院長杜前說:“成立杭州互聯網法院,是司法主動適應互聯網發展大趨勢的重大創新。”自5月1日試點至11月24日,法院互聯網訴訟平臺已受理案件4050件,結案2006件。已關聯當事人的案件100%在線開庭審理,開庭平均用時28分鐘,平均審理期限51天。
運用“互聯網+”帶來的新動能,浙江積極回應群眾對互聯網時代司法的新需求,推進“互聯網+司法”創新實踐,已然成為各級司法機關的自覺行動。一系列“化學反應”不斷發生——
省高院研發“浙江智慧法院”移動客戶端,整合網上引導、網上立案、網上繳費、網上質證、網上閱卷、網上庭審等線上訴訟服務功能。當事人在指尖上可完成各項訴訟手續;
省檢察院牽頭開發建設“政法一體化辦案系統”項目,目前已在5家基層檢察院試點,涵蓋逮捕、起訴、審判、交付執行和減刑假釋等協同過程,有效破除了政法各單位執法辦案信息系統之間的數據壁壘……
數據流、信息流跨越高山大海,進社區、到農家,不斷拓展司法為民的廣度和深度。浙江司法機關借力“互聯網+”,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享受便捷優質的司法服務。
十九大報告提出,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公共法律服務,是公共服務體系的應有之義。
“只要通過視頻就可以咨詢律師,太方便了!”日前,杭州市民俞女士通過“網上法律服務中心”,在值班律師幫助下解決了自己的法律困惑。“網上法律服務中心”設在西湖區法律援助中心,由22位優秀法援律師每天輪流在視頻室值班,接待本區市民的法律咨詢、接受調解和完成法律援助案件的初審。西湖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祝小君介紹,自2013年6月該中心啟用全省首家“網上法律服務中心”以來,已服務近萬人。
動動鼠標,就能在網上找到律師咨詢法律問題;點點手機,就能共享法律服務資源……浙江構建起一個城鄉一體化、網上網下一體化的法律服務平臺,以省司法廳門戶網站為中樞,整合全系統各類網站資源,改造升級“12348”公共法律服務專線。該專線整合了網上即時法律服務、公共法律服務信息發布、公眾評議等七大功能,同時連接了省、市、縣三級公共法律服務網絡信息通道,實現全省法律服務資源共享。
共建共享
深化“楓橋經驗”,打造網上協同治理體系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新理念和新要求。
“這輛車停在江橋菜市場南大門路上10天時間了,嚴重影響過往行人車輛……”11月18日,有群眾通過微信公眾號,向紹興柯橋區楊汛橋鎮基層治理綜合信息平臺發來一則信息。鎮綜合信息指揮室立即使用視頻監控核實現場狀況,并將任務轉給鎮綜合行政執法中隊。沒過多久,車輛就被移走。
如此高效的處置,得益于浙江省基層治理體系“四個平臺”建設。
基層治理體系“四個平臺”建設,以綜合指揮、屬地管理、全科網格、運行機制為支撐,是浙江省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著力打造的基層智慧治理新體系。
小到窨井蓋丟失,大到農居危房人員轉移,全科網格員實時收集民生信息傳至線上,迅速得到分類落實和精準辦理。綜治工作和諧穩定,市場監管及時到位,綜合執法依法高效,便民服務快捷惠民——“四個平臺”這張“全域智治網”不斷織牢織密。
“互聯網+”使智慧治理變為現實,群眾的問題在家門口得以解決,基層辦事效率也大大提高。以柯橋區為例,目前90%的事件能在村(居、社區)網格內發現并解決,需鎮(街道)解決的不到10%,需要區級層面協調解決的只占0.1%左右。
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平安中國,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浙江全力打造的“云上公安 智能防控”,積極推進互聯網條件下的警務機制變革,不僅著眼于打擊犯罪,而且將目光聚焦到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目前,全省“公安云”已匯集人、案、物等上千億條海量數據,信息技術對偵查破案的貢獻率超過70%。
全省各地運用“智慧治理”鑄造平安堅盾。
杭州市江干區探索依托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搭建智慧治理信息平臺,讓社會治理在前端發力,提早化解矛盾沖突。嘉善公安創建“智安小區”,實現進出人員、車輛信息及時智能采集,平安指數直線上升。臺州、金華等地開展出租房“旅館式”智能管理。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十九大報告提出,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浙江是互聯網大省。圍繞提高網絡治理能力、完善網絡治理體系、建設清朗網絡空間這一主線,浙江已探索出一種職責明晰、協調順暢、管控有效的互聯網治理新模式。
今年4月21日,浙江省“爭做中國好網民”接力活動拉開序幕。省委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說,目前,浙江網民人數、網絡普及率、網站數量以及信息化發展指數等多項指標位居全國前列。浙江廣泛動員全省機關、學校、企業等各個行業,開展“爭做中國好網民”正能量活動,積極向全世界講述浙江好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
通過走網上群眾路線,經常上網了解群眾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民生關切,已成為浙江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的“必修課”。全省各地的網絡問政載體創新層出不窮,“中國杭州”政府門戶網站互動平臺、寧波民生e點通、麗水“網絡問政直通車”等十分活躍。
這幾天,2018年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正在浙江政務服務網等平臺征集。這是浙江省第4次面向群眾公開征集為民辦實事項目。
互聯網,正在深度融入百姓生活,成為他們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平臺。(記者 金春華 翁浩浩 李攀 吳勇 董潔)
編輯:
傅煒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