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閉幕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指出,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遵循金融發展規律,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創新和完善金融調控。
民資充沛的浙江,金融業發展歷來走在全國前列。省金融辦主任張雁云表示,近年來,浙江省金融在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與此同時,浙江金融業也被賦予眾多改革的新使命,浙江省是國家級地方區域性金融試點改革最多的省份。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傳遞的信號,讓浙江金融界吃了定心丸,決心在實踐成果的基礎上繼續勇往直前,進一步促進經濟和金融良性循環、健康發展。
回歸本源服務實體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金融的本源在于,服從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沒有實體經濟這個本源,金融便是無源之水。
發揮金融作用,需要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水平。近幾年,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圍繞實體經濟發展的重點、難點和薄弱環節,在全省人民銀行和金融機構范圍內連續開展了以“金融支持普惠金融發展”“金融支持經濟轉型升級”“金融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為主題的服務年活動,綜合運用貨幣政策和金融市場工具,注重與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加大對金融機構的定向支持和激勵引導,推動浙江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近年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浙江省金融業保持快速發展,金融產品日益豐富,金融服務普惠性增強,區域性金融改革有序推進,地方金融體系不斷完善。這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浙江省銀行業相關人士認為,全面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水平,要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近年來,浙江積極打造綠色金融,不斷培育浙江經濟發展綠色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舊動能,促進產業結構向高度化合理化方向升級,確立以綠色、高效、智能、集約為特征的浙江現代產業體系,實現浙江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
浙江的實踐證明,只有用金融之水澆灌實體經濟之花,才能枝繁葉茂,實現金融與實體經濟的共贏。
化圈解鏈去除不良
正如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指出的,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
無須諱言,浙江部分地方也遭遇過金融風波,從目前來看,前幾年的不良高企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得到了有效化解。
2016年末,浙江省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自2012年以來首次實現“雙降”。進入2017年,繼續保持良好態勢。記者從浙江銀監局獲悉,截至今年6月底,浙江省不良貸款余額1712億元,不良貸款率1.98%。這組數據比2017年初分別減少65億元、下降0.19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分別減少252億元、下降0.48個百分點。
降低不良率勢頭良好,這既是新常態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果,也是監管部門和銀行業自身努力取得的成績。近年來,浙江省積極探索化解不良貸款的新路徑,銀監部門研發建立“擔保圈識別”系統,推動債權人委員會制度建設,一系列防控和化解金融風險的創新招數,大大推進企業通過降低負債的方式去杠桿進程。
浙江銀行業人士表示,對各類風險苗頭不能掉以輕心,更不能置若罔聞。金融業作為浙江著力發展的八大萬億產業之一,化圈解鏈、去除不良之后,將會更加健康強壯,萬億產業未來可期。
深化金改不動搖
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金融改革是國家改革發展的重要內容。堅定不移地深化金融改革,對于加快轉變金融發展方式,開創我國金融工作新局面,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既有現實意義,也有長遠意義。
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副行長徐子福介紹,浙江是我國經濟先行地區和金融創新高地,迄今為止,國務院及中國人民銀行等已先后批復開展的多項區域性金融改革試點中,浙江是獲批項目最多、內容最豐富的省份。
記者從省金融辦了解到,從2012年開始,國家在浙江推進多項地方區域性金融改革試點,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臺州小微金融改革、麗水農村金融改革、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金融專項方案、寧波保險創新綜合改革等一系列區域性金融改革以及湖州、衢州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先行探索碩果累累,積累了不少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省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浙江省各地區域性金融改革以民生為本、以企業為基,惠及小微企業和創業企業,夯實普惠根基,體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在區域性金改的同時,浙江省積極將好經驗、好做法復制到全省,進一步推動省域金融改革不斷取得進步。特別是在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方面,浙江省提出湖州、衢州作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的地區,要按照國務院要求和有關部門的實施意見扎實推進改革,同時省內其他地方也要積極響應改革要求,不斷提升綠色金融發展水平。(記者 袁華明)
編輯:
傅煒如
關鍵詞:
金融;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