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培養和造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主陣地,是意識形態的重要陣地,也是引領社會風尚的重要陣地。歷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黨的十八大以來,浙江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始終把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放在高校工作的首位,采取了一系列重要舉措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實施領導干部聯系高校和為師生作形勢政策報告制度。在省委堅強領導下,各地各高校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環節和突出問題,堅持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強化組織領導,創新方式方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意識形態建設,努力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取得了積極成效。廣大師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更加堅定。
課堂育人
入耳又入腦
思政理論課是高校思政工作主渠道。近年來,浙江大學通過加強、改進思政理論課建設,積極推動教學改革,形成適合課程特點的有效教學方式方法。比如,把過去的思政課教學劃分出環節、條塊,用歷史、團隊、現實、論爭等一個個情境,把理論課變得更有趣、更接地氣,這便是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正在推進的“情境式”教學。目前,浙大思政理論課有一門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3門獲省級精品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入圍首批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
在浙江工業大學的思政課堂,一直保留著這么一出由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話劇——《遺失的美好》。這出話劇的主角原型就是“全國見義勇為優秀大學生”、浙江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學院2007級學生楊濟源。2009年,年僅22歲的楊濟源見義勇為,不畏兇險抓捕小偷,與犯罪分子殊死搏斗,不幸犧牲。
思政課上引入身邊的真實故事,教學效果大大提升。那些參與演出或坐在臺下觀看的同學說:“這個故事帶給我們太多感動,每看一遍,都讓人熱血沸騰,這是最好的思政課教科書。”
大學時代是年輕人形成自己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緊要當口。2014年,浙江將高校思政課改革列入年度22項重點突破改革項目之一,制定了《浙江省高校思政理論課改革實施方案》,推出了以改進課堂教學、推進實踐育人等為重點的“雙十”舉措,組織編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浙江的實踐》、《浙江精神與浙江發展》、《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概論》等輔助教材。
打破以往“一個教師、一本教材、一個班級、一講到底”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上臺辯論、沙龍互動……通過轉變課堂形式,大學生們成為了思政課的主角。
數據顯示,大學生們對思政課的滿意度逐年提升,從2013年的68.77%,上升至2016年的82.6%。走進全省各大高校,許多同學說,用小故事講大道理,講述的都是和青年人切身相關的事,大家都聽得進。各高校通過傳承校訓、傳唱校歌、建好校史館博物館、創建校園文化標志符號等渠道,實現校園文化元素可及性,培育高校校、院(系)兩級文化品牌超過1000項,形成了一校多品、一院一品的校園文化建設格局。
扮靚寢室
德育工作生活化
走進浙江財經大學45幢“向陽樓”公寓,家的溫馨撲面而來。寢室樓道整潔亮麗,一塊塊“生日板”“映像墻”與“閱覽角”相映成趣;在寧波大學,男生們將自己的寢室打造成3D畫館;在浙江傳媒學院,女生們把寢室布置成芳草如茵的園地……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臟亂差”的寢室怎么可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有關工作要求,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把深化高校文明寢室建設作為思政教育抓手,大力推進德育工作生活化,推進學生公寓標準化建設。
這不僅僅是簡單地扮靚寢室,更是一次以寢室為單位的文明實踐,是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風采展示。
讓每一間宿舍都充滿正能量,2012年9月,以“我的寢室我的家”為主題的文明寢室創建活動在全省近100所高校啟動,全省100萬名青年學生積極響應,踴躍參加。4年間,全省高校投入公寓建設資金10多億元,改造公寓800多棟、寢室8.8萬多間,一大批學生寢室煥然一新。
寢室不僅是大學生獨立生活的起點,也是課外對學生進行思想和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是生活居所更是成長家園。溫州大學、嘉興學院、紹興文理學院等高校還嘗試了書院制、學區制、社區制等公寓學生工作體制改革。目前,全省已建立公寓學生活動中心、學生事務辦理大廳、公寓黨團活動室、心理咨詢室等服務設施14.5萬平方米。
讓校園的每一塊墻壁都會“說話”,校園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課堂。墻上的杰出校友故事,講述著求學求真的精神;那些砥礪前行的校訓,讓正能量文化元素在潤物無聲中育人,也讓學生們感知信仰的力量,堅定理想信念。
守好陣地
用腳步踐行使命
陳煜是寧波大學音樂學院的輔導員,他的微博“@胡狼歸來”在學生中人人皆知。2015年,圍繞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困惑,他結合名著元素、社會熱門事件和網絡熱詞制作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題系列漫畫48篇,讓學生在會心一笑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了具體而直觀的認識,目前閱讀量超過260萬人次。
學生在哪里,思政工作就做到哪里,浙江同步推進“網絡”陣地建設,構建起班主任、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專業教師為主導,通過微博、微信圈,構建融生活化服務、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于一體的網絡工作交流平臺。
嘉興學院外國語學院開發出網格化網絡互動社區,依托新媒體,將校園中的真實“圈子”搬移到校園網上,使得輔導員隨時能通過網絡進行針對性思想干預工作。浙江理工大學輔導員依托“喜馬拉雅校園電臺”APP,誦讀黨章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方便師生隨時學習。
歷時4天,人均步行9萬余步,去年暑假,溫州醫科大學志愿服務隊隊員朱秀之和51名同學組建醫療服務團,在大陳島開設健康醫學堂和流動醫院,分發上萬元的藥品等物資,授教康復急救技能1200余人次,并為近300名島民提供了大型義診。走訪墾荒者的經歷,讓朱秀之覺得,這一次刻骨銘心的實踐,也讓自己接受了“精神墾荒”。
讓實踐育人接地氣,浙江大力打造第二課堂。實施“百校聯百鎮”工程,遴選100個鄉鎮(街道、社區)作為高校思政課教學定點實踐基地,推進“雙百雙進”工程,百所高校結對各縣(市、區),廣大大學生走進基層、深入群眾。
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全省高校3萬多支實踐團隊、40余萬名大學生奔走于之江大地,足跡遍布1118個鄉鎮(街道),服務群眾157萬人次,他們用腳步丈量青春,以行動踐行當代青年之責。
立德樹人有道,春風化雨無聲。如今,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浙江不斷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的指導地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積極成效,校園煥發新活力,廣大青年學子進一步激發起為中國夢矢志奮斗的正能量。(記者 馬悅 嚴粒粒 通訊員 武怡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