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部署,九分落實。
再漂亮的口號喊上千百遍,不兌現,只是水中月;再美好的藍圖勾勒千百次,不落地,只是鏡中花。
每年辦好十件民生實事,由省、市向縣、鄉拓展,由基本公共服務向全域拓展……15年來,浙江從群眾最關心的具體事項入手,圍繞就業再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城市住房、生態環境等10個重點工作領域,持續不斷推進為民辦實事工程。
如何讓為民辦實事不停留在口號和一般要求?如何讓民生實事不變為“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真正獲得群眾的認可和配合?回顧浙江多年來的成功實踐,關鍵還是完善和落實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把握住“旨在為民、重在辦事、成在務實”的精神實質。
敢于擔當
不嫌小、不避難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小學學后托管服務……從民生實事涵蓋的領域來看,多是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柴米油鹽、衣食住行、安危冷暖、生老病死等具體“小事”,要將這些為民謀利的“小事”落到實處,需要勇于作為、敢于擔當的精神。
百姓之事,枝葉關情,最是“小事”顯擔當。
今年初秋,一場別開生面的中老年人智能手機操作技能大賽在寧波市科學探索中心拉開帷幕。臺上,“選手”們3人一組,嫻熟地操作著微信等各種手機應用;臺下,坐著數百名從各個地方趕來的“粉絲”。
2017年,寧波將中老年智能手機操作技能普及作為民生實事項目,為中老年人打開了一扇與外界交往、溝通的窗戶,如今已持續了近3年。“對老年人進行培訓并不輕松,我們不斷改變工作思路,打破常規,多方聯動,培訓人數年年遞增。”寧波市科協相關負責人說,寧波今年將培訓10萬中老年“手機達人”,讓更多中老年人共享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技術紅利。
群眾身邊的一樁樁“小事”,是構成社會“大事”的“小細胞”,只有一步一個腳印,才能深入而持續地抓好落實。15年來,浙江為民辦實事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件接著一件辦,切實解決了一大批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僅2019年,省、市、縣三級就公布推出民生實事1085件。
小事立做,大事常解,越是“難事”越擔當。
走進長興國家級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基地——天能循環經濟產業園,假山涼亭、曲徑通幽、流水潺潺、滿目青翠,讓人感覺這里不是工廠而是花園。經濟發展與環保共生共贏的難題,正是在為民辦實事過程中得以解決。
這些年來,長興將“環境治理難”問題納入政府民生實事,持續開展治水治氣治土治廢,從蓄電池行業整治到粉體行業整治,再到礦山、碼頭、道路整治,一行接著一行治、一年接著一年推,實現了從環境監管重點縣到國家生態縣的巨大轉變。“群眾的事再難也要辦,我們就是要發揮釘釘子精神,全力解決‘老大難’問題。”長興縣委書記周衛兵說。
在大事、難事面前,擔當不僅是勇氣,更是本事。15年來,浙江陸續推進了一批民生領域“含金量”很高的改革,如教育領域率先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公辦義務教育學校“零擇校”;人力社保領域率先建設城鄉統一的居民養老保險制度、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醫療衛生領域率先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等,讓民生實事變得更親民、更惠民。
機制保障
能辦事、辦成事
為民辦事,除了想辦事,還要能辦事、辦成事。
通過多年探索,我省已逐漸形成了一套包括任務分解、目標考核、協調執行和反饋評估等內容的有效執行體系。“現在水質很穩定,夏天再熱、水庫水再少也不會影響我家的用水。”自從村里通上自來水后,湖州市吳興區妙西鎮肇村村民牟衛萍的心情一直不錯。原來,當地村民飲水過去一直靠小型山塘水庫,容易出現缺水斷水的現象。2016年,妙西鎮人大代表何萍把相關情況反映給鎮人大主席團,經鎮人代會票決,這件民生事成為當地民生實事之一。
很快,妙西鎮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開始啟動,當地對這項工程進行了細致的分工和量化,加快推進、逐項落實、加強項目進度跟蹤。2017年年初,妙西鎮原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在龍山村設置首個自來水管網。當年10月,管網通到了龍山村村民家中,大家終于用上了來自城鄉一體化供水的自來水。一年下來,妙西鎮累計投入5000多萬元建設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受益人口達到1.3萬人,接入城鄉一體化供水網絡的行政村達12個。
為了確保辦成事,建立完善的責任落實機制更關鍵。
杭州從“破七難”到“綜合考評”就是很好的探索。2003年開始,杭州圍繞“困難群眾生活就業難、上學難、看病難、住房難、行路停車難、辦事難、清潔保潔難”等7個反映集中的問題,建立了“破七難”工作機制;2005年開始,圍繞“破七難”實施綜合考評;2008年,對13個承擔“破七難”問題的牽頭責任單位進行面對面評議;2017年,進一步將“破解民生難題”納入政府績效管理。如今看來,從提出責任要求到建立責任體系,浙江很多地方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具體到人的責任體系,讓為民辦實事真正落到了實處。
責任落實少不了真金白銀。財政資金往哪里投、有多少用于為民辦實事,直接決定著民生實事的規模和效果。
供水項目水管鋪設、全自動系統設備供水站建設、城市管網延伸……2019年以來,浙江全面推進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行動,已完成投資近50億元,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惠及人口300多萬。“如果沒有政府財政的保障,讓更多的農民喝上干凈的水,可能還要推遲許久。”省水利廳相關處室負責人說。
73.4%,這是2018年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目前,浙江已實現從公共財政向“民生財政”轉變,新增財力的三分之二用于改善民生,最大程度惠及百姓。
借力市場
廣開渠、引活水
為民生辦實事,除了用好政府“有形之手”,也要讓市場“無形之手”更加有力。
浙江各級政府在逐步試行民生保障財政資金優先安排的基礎上,還努力撬動社會資本投入,鼓勵社會各界參與,形成了各方面都來關心、支持為民辦實事工作的良好氛圍。
每天晚上7時,溫州體育中心內的“百姓健身房”總是很熱鬧,許多人在這里揮汗如雨地鍛煉。“百姓健身房”就是溫州市十大民生實事的體育項目之一,建在群眾身邊,滿足基層群眾需求。
溫州借助社會資本力量助推文體設施建設。以“百姓健身房”為例,就是政府出補貼,市場來運營,社會體育指導員當“教練”,百姓紛紛點贊。兩年多來,溫州已建成近百家“百姓健身房”。
教育同樣也是一塊試金石。在舟山,全市15年來累計吸引社會資金10億元興辦教育;在溫州,甌海區政府收到溫州森馬集團捐資3億元建設的學校。
用市場化手段破解民生投入難題,不光是籌集資金,還要凝聚多方力量。
人保財險寧波江東支公司巨災查勘員董穎至今還記得,2015年臺風“燦鴻”過境后,她一天走遍5個社區,抽查50多戶居民家進水情況,一些人聽說保險公司能賠款,都覺得是意外之喜。2014年,寧波市政府斥資3800萬元建立巨災保險制度,通過政府資金撬動商業保險,形成了一套政府、市場與社會組織共同參與公共救助體系。僅2015年,“燦鴻”“杜鵑”兩次臺風過后,就有13.6萬戶受災居民家庭獲賠。
首創醫療事故責任保險、開展區域性公共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試點……寧波通過政保合作助力經濟發展、參與社會治理、服務民生保障,構建了一張與經濟活動環環相扣、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保險風險保障網。
“從黨和政府集中資源統一為民辦實事,到放開群眾和社會力量的手腳、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共同辦實事,再到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浙江對如何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進行了長期的探索。”省社科聯原黨組副書記、原副主席藍蔚青總結說。
不論政府財政一元保障,還是社會力量多元投入,群眾滿意才是唯一標準。據統計,2014年至2018年,城鄉居民對省政府民生實事滿意率逐年提升。
時間會記錄所有的小幸福和大民生。15年持之以恒地為民辦實事,收獲的不僅是滿意率,更是濃濃的民心。 (浙江在線記者 金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