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上午,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標志著浙江民航發展踏上新征程,開啟新時代。
此前,省黨代會報告提出,要積極推進省內機場資源整合,大力發展航空產業,規劃建設好杭州臨空經濟示范區。
目前浙江省有杭州、溫州、寧波、義烏、舟山、臺州以及衢州7個運輸機場各自獨立運行,民航發展存在的資源分散、干線機場競爭能力不強、空域資源瓶頸制約、全省機場缺少協同發展、臨空產業發展緩慢等問題。為了補齊民航發展短板,加強浙江省航空產業發展和民航強省戰略實施,省委、省政府作出整合全省機場資源、搭建航空大平臺的重大決策部署,這是浙江主動對接和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打造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的必然要求。
打造航空產業投資發展的“千億級”企業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浙江機場集團將成為省民航基礎設施建設、機場運營管理和航空產業發展的省級平臺,目標就是通過整合全省機場資源,確保在“十三五”及今后一段時期內,高效率運營機場網絡、高層次布局臨空經濟、高水平發展通航產業、高質量實現保值增值,全省客貨吞吐量進入全國前五,大幅度提升浙江省航空綜合實力,補齊民航發展短板,真正實現民航強省。
同時,浙江機場集團通過資源整合,將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千億級”資產的機場運營管理和航空產業投資集團,與省海港集團、省交通集團構成浙江省海陸空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和運營的三大平臺,落實省委省政府的相關戰略部署,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提升對外開放程度,擴大國際影響力,為浙江省早日實現省十四次黨代會提出的“兩個高水平”目標提供堅實的基礎支撐和先行保障。
浙江機場集團全力打造1+4業務板塊
浙江機場集團既要完成民航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及運營的任務,又要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使命,必須創新發展思路,利用自身優勢發展關聯產業,不斷增強集團的投融資能力,用于投資建設和運營主業項目。因此,浙江機場集團將圍繞承擔好責任、發揮好功能、發展好企業的要求,全力打造“1+4”業務板塊:“1”為核心主業,即機場投資建設及運營管理板塊。“4”為關聯主業,包括航空關聯業務、臨空經濟投資開發與運營、通用航空運營及產業開發、航空投融資業務四大業務板塊。
關于核心主業,浙江機場集團到2020年,要實現三大目標:
一是全省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0萬人次,年貨運吞吐量突破100萬噸。其中,杭州蕭山機場年旅客吞吐量要突破5000萬人次,力爭進入全球50大機場。
二是全省運輸機場形成協同發展新格局。不斷強化杭州機場的龍頭核心地位,通過國際化、樞紐化、智慧化及品質化建設,更好地服務浙江省對外開放的需要;發展寧波及溫州兩個大型骨干機場,作為雙軸,旅客吞吐量盡快突破千萬大關;統籌協調好包括舟山、義烏以及嘉興等支線機場的分工;結合臺州、衢州及麗水三地的特點,做好機場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完善航線網絡布局。
三是全省機場安全服務水平持續提升。利用浙江機場集團的平臺作用,通過統籌各機場專業人員、設施設備的使用以及規范人員培訓、加強技術指導和日常管理體系建設,全面提升浙江省機場的安全服務水平。
在四大關聯主業中,機場集團將統一經營全省機場地面服務、機務維修、航空物流、商業、廣告、貴賓、航空配餐、停車場等航空關聯產業,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益。
機場周邊土地的綜合開發,快件物流基地以及保稅園區的建設等,是機場集團下一步重點培育的領域。近期重點是以杭州臨空經濟示范區獲批為契機,在杭州機場周邊開展項目投資管理、機場功能拓展以及城市綜合開發建設等工作,共同打造“產城融合”示范區和區域經濟增長極。下一步,結合全省機場資源整合步伐,與寧波、溫州以及舟山等地政府合資組建公司,發揮各自優勢,共同開發臨空經濟和航空產業,使全省臨空產業能一體化發展,成為地方經濟新的增長極。此外,結合蕭山綜合保稅區及順豐亞洲轉運中心的設施,在杭州機場建立電子商務智能化物流體系,下一步再結合航空貨運網絡及各地產業優勢,在寧波、溫州、義烏以及嘉興機場周邊統籌規劃航空物流園區,滿足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需要。
資源整合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目前,整合工作正在積極穩妥有序推進中。前期,在省委省政府的關心重視下和相關單位的牽頭指導下,機場集團已配合完成了省內所有機場盡職調查、對托管機場進行安全評估和整合工作方案。當前,機場集團正抓緊時間按照省政府相關會議精神,與對應的當地政府和機場進行委托管理、股權轉讓協議等具體問題進行商談,確保實現“9月底前完成機場資產劃轉”和“10月底前全面完成整合主體工作”的兩大時間節點目標。
浙江機場中的龍頭機場——杭州蕭山國際機場,今年以來,運輸發展形勢一直向好。據統計,杭州機場前十個月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分別為2974萬人次、46.9萬噸,分別同比增長12.2%,22.6%。其中,5月,杭州機場起降航班22688架次,同比增長7.8%,增幅為今年以來最高值。貨郵量當月突破5萬噸,創今年新高。今年截至10月底,全省民航運輸年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分別為4801萬人次、64.1萬噸,分別同比增加13.3%、18.5%。(通訊員 朱建美 記者 張帆)
編輯:
傅煒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