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剛過,田間萬物生機勃勃。在農業大市蘭溪,春耕備耕是近期的“重頭戲”。
  “結對服務”牌、“粉絲經濟”牌、“金牌專家”牌……當地多渠道發揮人才優勢,通過組織農業專家、人才下沉一線“三服務”,打出三張“王牌”,保障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兩手抓”“兩不誤”。截至3月20日,全市累計出動農業、電子商務等領域317名專家、人才幫助農戶解決問題2427個,幫助節約成本逾1800萬元。
  結對服務
  這些天正是枇杷疏果、套袋的關鍵期。
  在女埠街道虹霓山村,種植大戶郎躍平與蘭溪市經濟技術特產推廣站“首席水果專家”陳新爐時刻保持聯系。
  蘭溪是“枇杷之鄉”,虹霓山村和臨近的穆塢村是當地有名的“枇杷村”,幾乎家家戶戶種植枇杷。今年氣溫高于往年同期,病蟲害多發,前期疫情又耽誤了管護,大家開始擔心產量和銷路。
  “助農團給我們送來了及時雨。”郎躍平告訴記者。蘭溪將當地85名農業領域的拔尖人才、技術專家,按5至8人規模組建助農團,包鄉走村一線送技術、解難題、出實招。同時,以鄉鎮為單位,建立16個助農微信群,專家線上提供“云服務”。
  陳新爐就是助農團的一員。這些天,他幾乎每天都會到村里轉轉,不僅實時調整病蟲防治方案,還為大家帶來了最新的防裂果技術。“去年雖然產量高,但存在大量裂果。有了新技術,今年一定會增收。”郎躍平說。
  不僅如此,蘭溪還選聘了107名視野開闊、專業匹配的農業人才擔任顧問,常態化聯系248家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戶,“一對一”送點子、送技術、送信息、送服務,實現長效幫扶,切實將人才資源轉化為農業發展的“柔性”動力。
  目前,位于赤溪街道的蘭溪市鴻鵬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正在開展水產養殖轉型升級試點工作,從事小龍蝦、蘭江蟹、青蝦養殖。這些天,在結對顧問、蘭溪市拔尖人才梅新貴手把手指導下,負責人孫華斌對池塘清塘、設施安裝、水草種植等技術環節更有心得,“出現什么技術問題,都可以直接聯系梅顧問,幫我們企業少走彎路!”
  粉絲經濟
  有一個故事,在蘭溪傳為美談。疫情期間,身在廣州的蘭溪籍美食達人倪蘭利用微信公眾號等自身資源,幫助家鄉的農戶推銷風肉、火腿、小蘿卜、茶葉等農產品和美食,短短一個月的時間,總銷售額突破18萬元。
  疫情給農業帶來一定的沖擊,但也帶來了農產品銷售的新思路、新轉機。為提升本土農業品牌影響力,幫助農戶打開銷路,當地充分挖掘電商網紅大咖及平臺資源,推出“互聯網+春耕”活動。而疫情也讓農戶愈加重視“互聯網+農業”農產品銷售新業態,“粉絲經濟”等新名詞開始為原本兩耳不聞“田”外事的農戶所熟知。
  在柏社鄉山門村,這段時間茶農張根連的手機不時響起提示音。“明前毛峰給我預訂5斤”“預訂3斤明后茶”……一條條預訂信息,撫平了這位80歲老茶農緊皺的眉頭。
  柏社鄉是下陳毛峰的主產地,種植面積達6000畝。以往,茶葉以經銷商預訂收購為主,可受疫情影響,今年訂單明顯減少。
  和身邊許多茶農一起,張根連入駐當地融媒體平臺中的融媒優品“網上超市”。經當地主播的直播“吆喝”,訂單紛至沓來。
  “接下來,我們還將深度探索農業品牌化發展新模式,大力推動農業產業線上線下同步發展,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蘭溪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
  金牌專家
  既要解決當務之急,更要有長遠規劃。
  在努力降低疫情影響之余,蘭溪積極開展“金牌專家走基層”活動,先后對接40余人次有意向、有資源的在外人才和農業領域的院校專家到當地開展調研,加強交流合作,為蘭溪農業現代化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在永昌街道,以圓夢農場、孟塘果蔬、禾旺禽業為代表的農業龍頭企業,正在逐步打造“四水共盛”產業示范基地,農業綜合效益不斷提升。但卻面臨規模化、設施化、品牌化水平不高等問題,亟需破題。
  最近,蘭溪籍在外人才、金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院長鄭寨生多次到永昌街道進行“三服務”,為農戶提供詳細指導,并邀請農戶前往金華農科院考察學習。
  “專家就是不一樣!”一來一回的切磋,讓種植大戶童建豐心服口服,接下來他將從金華農科院引進新品種,擴大玳玳果、葡萄柚種植規模,打造特色農業品牌。
  3月13日,金華市農科院與蘭溪市政府舉行院地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將建立金華市農科院蘭溪分院(蘭溪市鄉村振興產業研究院),在專家決策咨詢、創新科技攻關、農業項目招引和農業人才培養等領域建立長期、全面、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這將為蘭溪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新引擎,帶動蘭溪農業產業整體振興。
  “組建專家團助力復耕復產,是今年我市人才工作助力‘三服務’的持續深化,目的是發揮人才智力和資源優勢,幫助農戶解決技術、人才、資金等一系列問題。接下來,人才‘三服務’還將延伸至其他領域,切實為企業、基層、群眾排憂解難。”蘭溪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記者 何蘇鳴 李燦 通訊員 朱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