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市區中心,歷時3年、投資1.85億元打造的桐鄉市圖書館新館驚艷亮相,新館融合全市現代化的信息樞紐、市民學習基地和文化休閑中心、陸費逵圖書館、中華書局版本圖書館四大功能,藏書量達到70萬冊,可日接待讀者5000人次。
桐鄉公共文化設施加速提檔:茅盾紀念館完成改造提升對外開放,推進君匋藝術院展陳改造,豐子愷藝術中心計劃選址鳳凰湖畔,桐鄉市城市規劃館、桐鄉市城市檔案中心、伯鴻城市書房等紛紛啟用。一座座高顏值的文化地標,構成了風雅桐鄉最亮麗的風景,投射著桐鄉市著力建設人文名城、打造風雅桐鄉的篤定姿態。
最是文化能致遠。深冬時節,我們行走在桐鄉的城鎮鄉村,感受這片土地上的人文新變化。一個個文化場館拔地而起,一場場文化惠民活動提升氣質,一段段名人文化植入城市肌理,處處見人文,事事皆風雅。
風:高顏值文化地標,為群眾幸福加碼
天氣很冷,河山鎮伯鴻城市書房卻暖意融融。從早到晚,熱愛閱讀的人將這里變成了歡樂的海洋。河山鎮文化站副站長唐亮介紹,書房每天8時到21時對外開放,具備智慧化圖書借閱功能,實行無人值守自助圖書館的服務模式。
走進書房,蠶桑文化的氣息撲面而來。墻上,河山鎮中心幼兒園孩子們做成的蠶繭畫呈現出梅花、熊貓等圖案,極具想象力;書架上,《桐鄉蠶歌》《含山軋蠶花》等蠶文化書籍擺了滿滿一排!霸谶@邊閱讀不僅能學到知識,還看得見鄉愁。”本地居民張祺激動不已。
以伯鴻之名,打造書香之城。去年,桐鄉在對江蘇張家港、浙江溫州等地考察取經后,決定以桐鄉名人、“中國書業先驅”陸費逵的字“伯鴻”冠名,打造伯鴻系列閱讀平臺。當年啟用的鳳凰湖伯鴻城市書房,每月打卡人數達到2萬人次。新開館的大麻鎮伯鴻城市書房,依苕溪公園而建,還吸引了許多杭州市民前來打卡。如今,全市各鎮(街道)伯鴻城市書房實現全覆蓋,以陸費逵圖書館為基點,輻射城鄉11家圖書分館、15個伯鴻城市書房、16家伯鴻鄉村書屋、30家伯鴻書屋,年接待讀者超250萬人次。
一座“大書房”,折射大情懷。桐鄉在公共文化設施上舍得投入,文化場館建設力度、設施水平走在全國縣市前列。早在1986年,桐鄉就拿出當年10%的財政收入用于建設君匋藝術院。而今,投資1.93億元的桐鄉市文化中心,集文化館、博物館、非遺館、漫畫藝術館等“六館合一”,是桐鄉市民業余文化生活的主要場所;烏鎮大劇院、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以及北柵絲廠,還成為歷屆烏鎮戲劇節、國際當代藝術邀請展、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等國際性活動的主場館。今年,圖書館新館、城市檔案中心、城市規劃館等陸續建成開放,其中城市檔案中心占地24畝,總建筑面積2.4萬平方米,投資1.5億元。
作為全國文化模范縣(市),一直以來,桐鄉始終把公共文化服務擺在黨委、政府各項工作的重要位置,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桐鄉模式”。嘉興于2016年8月以東部地區第一的優異成績成功創建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桐鄉地區高標準通過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驗收。今年5月,桐鄉還順利通過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認定。目前,桐鄉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市、鎮、村三級文化陣地網絡,全市累計建成農村文化禮堂176家,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初步建成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
依托遍布城鄉的高規格文化地標,桐鄉每年組織文化惠民活動500場以上、農村電影放映3000場以上,自辦文化活動2000多場,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持續提升。今年,桐鄉還落實基層績效補助資金795.7余萬元,用于鎮村文化陣地建設維護、文化活動開展、文化隊伍建設。拓展全民藝術共享“淘藝吧”“學藝吧”為品牌的公益藝術培訓活動,培訓市民5000余人次,組織文化下鄉惠民演出200多場,觀看群眾達30000余人次。
浸潤風雅,一批鄉土特色文化品牌脫穎而出。結合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重大節日,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民俗文化展示展演、“我們的村晚”等活動。通過持續開展“鄉風鄉韻桐城薈”文藝匯演、梧桐鄰里節、烏鎮香市、鳳鳴福嚴文化節、濮院鄉村非遺節、崇福民俗文化節、石門梨花節、屠甸大型民俗體驗游、河山新春文化藝術節、河山蠶花節、高橋稻草人創意大賽、雙廟渚蠶花水會、桃園槜李節等系列鄉村特色文化活動,讓市民在傳承民俗體驗農耕中重溫鄉愁,勾勒出一幅幅飽含文化氣息的城鄉畫卷。
雅:高規格文化講座,興起儒雅風尚
在桐鄉,每月一期的伯鴻講堂,正激發著全民追星的熱潮。
12月28日,復旦大學教授樊樹志先生做客第22期伯鴻講堂(桐鄉),在桐鄉市圖書館新館漫談《張居正與萬歷盛世》,聞名而至的市民達到數百人。
據了解,伯鴻講堂(桐鄉)系全民公益性學習講座,由中華書局與桐鄉市委宣傳部共同主辦,去年3月30日首講,旨在進一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播社會正能量、推進全民閱讀。
創辦于1912年的中華書局,已積百年之厚重歷史。創辦人陸費逵,字伯鴻,其祖籍就在桐鄉。中華書局以陸費逵先生字命名的公益性講座“伯鴻講堂”首倡于2016年元月。2018年3月,中華書局首次攜手縣市區域,依托中華書局百年積淀的豐厚資源和中華書局創辦人祖居地桐鄉合作舉辦伯鴻講堂(桐鄉)。
“聯姻”大咖,讓桐鄉市民能夠近距離享受到文化盛宴!叭松杂性娨。”看過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的觀眾,一定對詩詞男神康震印象深刻。今年3月,康震做客第13期伯鴻講堂(桐鄉),預先通過網絡贈送400張門票給桐鄉讀者,搶票通道開出不到半小時就被“秒光”。同樣,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王蒙、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在桐鄉開講,也是“一票難求”。不少市民感慨,早些年桐鄉舉辦菊花節邀請一些明星前來,一度引發“追星潮”,多年過去,又一股“追星潮”襲來,而這一次,是追文學大家而來,是為風雅而追逐。
這場全民公益講座,已悄然融入桐鄉人的日常生活。截至目前,22期講座,場場座無虛席。做客嘉賓多是來自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上海交大等國內著名大學和學術單位,講座內容涉獵廣泛,現場聽眾超過10000人次,還有數萬人通過報紙、網站、微信等方式汲取講座的精華,慕名前來現場聆聽的觀眾已擴展到長三角地區。
以伯鴻講堂(桐鄉)為代表,桐鄉設立桐鄉大講堂、烏鎮文化講堂、石灣講堂、麻溪學堂等一批覆蓋全域的高規格高質量全民公益學習講座,讓城鄉處處書香四溢。此外,還在北京啟動第四屆“伯鴻書香獎”,頒獎典禮將于明年4月舉行。舉辦第三屆浙江省閱讀馬拉松、浙江省第十五屆未成年人閱讀節、全民閱讀節等系列活動20余場,全民閱讀氛圍高漲,參與群眾達10000余人次。
人因文而雅,城因文而興。一場“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讓千年古鎮豐厚人文底蘊與當代前沿藝術完美融合,吸引上百萬游客前往參觀。展覽落幕,在烏鎮展開的藝術時間卻從未停止。普利茲克獎得主、著名建筑師妹島和世因應烏鎮地域特色委托創作的戶外裝置作品《另一水面》,和瑞士藝術家卡特婭·辛克在烏鎮北柵絲廠戶外創作的《天空》,由藝術家捐贈給主辦方永久收藏,當代藝術血液融入小鎮常態化運營再度被賦予新的文化意義。
頌:高頻次文化活動,擦亮城市名片
所謂“風雅之城”,是建立在固有風雅基礎上的城市文脈的傳承和發展。
“走過五省,經過大小百數十個碼頭,才知道我的故鄉石門灣,真是一個好地方。”打開一本《辭緣緣堂》,中國現代漫畫鼻祖豐子愷先生對家鄉的深情,躍然紙上。
運河水流淌不已,先生精神滋養著這片土地。石門鎮舉辦了兩屆豐子愷中外散文獎征文活動,吸引全球散文類投稿萬余篇,其中數百篇來自德國、新加坡等。漫步石門,農房外墻、沿街路燈上面,處處是靈氣雋永的“子愷漫畫”。田野里原本散落的麥稈,也被石門鎮中心小學的孩子們拾起來,他們比對著子愷先生的漫畫作品,制作出一幅幅麥稈畫。就這樣,孩子們在彎腰動手之間,子愷漫畫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
“以子愷先生為代表的名人文化,已滲透到我們百姓的柴米油鹽里!蓖┼l市委宣傳部主要負責人說,桐鄉人文淵藪,古有趙汝愚、輔廣、張履祥、呂留良等大師,近現代走出了文學巨匠茅盾、漫畫藝術大師豐子愷、攝影大師徐肖冰、篆刻大師錢君匋等一大批文化名人,他們是桐鄉的“城市符號”,也是桐鄉文化的“魂”,獨樹一幟的名人文化,成為推動城市發展的重要內核。
值得一提的是,桐鄉將名人文化融入到文化遺產保護中。建起了茅盾紀念館、豐子愷紀念館、金仲華紀念館、君匋藝術院、鐘旭洲錢幣藝術博物館、吳蓬藝術院(桐鄉書畫院)等6家國有文博場館。其中有5家博物館全部通過了國家三級博物館運行評定,桐鄉也因此成為全省三級博物館數量最多的縣。
以名人之名建館,文博事業風生水起。依托烏鎮景區的發展,茅盾紀念館每年游客接待量達500多萬人次;豐子愷紀念館去年接待游客30多萬人次。據統計,2018年,桐鄉各博物館共舉辦各類展覽55場(次),開展教育活動262場(次),參觀人數達656萬人次。在日前公布的《全省文博事業發展水平評估數據(2018年度)》中,桐鄉在83個縣(市、區)中位列全省第二、嘉興第一。這是桐鄉自2015年以來,連續四年排名全省第二。
名人文化藝術持續弘揚。烏鎮成為茅盾文學獎頒獎地之一;“子愷杯”中國漫畫大展已成功舉辦12屆,成為國內層次最高、規模最大、范圍最廣的漫畫賽事之一;一年一度的金仲華國研杯征文頒獎活動已連續舉辦11屆。新設立的茅盾文學新人獎、豐子愷中外散文獎、伯鴻書香獎、“徐肖冰杯”中國紀實攝影展等,影響力不斷擴大。12月23日,“第三屆茅盾文學新人獎暨第二屆茅盾文學新人獎·網絡文學新人獎”揭曉。本屆參評作家數量明顯增加,創作質量、社會影響力明顯提升。參評作家中不乏魯迅文學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等重要獎項的獲獎作家,網絡文學作家也是大咖云集。
風雅桐鄉,盛事不斷。今年以來,桐鄉舉辦了第五屆中國·桐鄉廉政漫畫大展、中日文版書籍《豐子愷畫文集》捐贈儀式、青島豐子愷主題藝術展、海上豐采—豐子愷藝術特展、第十一屆“金仲華國研杯”征文頒獎儀式等活動。日前舉行的桐鄉市第二屆文化創意大賽上,31個優質項目釋放無限創意,一套白陶盉酒器、一組“纖小美”“維小寶”卡通人物,盡顯桐鄉7000年文明史的風雅氣質。
翻開一本2019《研學浙江》“風雅桐鄉 童游漫筆”研學活動畫冊,一幅幅“枕水江南、風雅桐鄉”的圖景,凝聚所有桐鄉人對未來美好的期待。如今,百萬桐鄉人在“我自愛桐鄉”情懷的感召下,正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覺和文化擔當,積極投身風雅桐鄉建設,中國巨石等企業紛紛捐資助力,黨員干部、普通市民樂當文化志愿者,用實際行動讓中國民間藝術(漫畫)之鄉、中國書法之鄉、中國攝影之鄉、中國排舞之鄉、中國新戲劇之鄉等桐鄉文化名片更加閃耀奪目。(浙江在線記者 宋彬彬 魏衍方 徐瀟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