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清澈見底,河底水生植物密密麻麻,成群結隊的魚兒穿梭其中,交融成景。8月1日,記者在普陀山風景名勝區的司基畈河看到了這樣一片壯觀的“水下森林”。這片“水下森林”并非原生,而是人工打造,其目的是為了解決海島治水難題。
司基畈河全長1.2公里,是一條不通海的內河。此前,由于河道周邊集聚著民房和飯店,經常有生活污水等污染河道,而內河缺乏自凈能力,導致河水發黃、渾濁。“這是舟山的共性問題,舟山各海島徑流少、無源頭活水,治水難度相當大。”舟山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破解海島治水難題,普陀山朱家尖管委會以司基畈河為試點,實施立體式“水下森林”生態修復工程,提升河道自凈能力,修復水環境。
據“水下森林”實施方、上海太和水環境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該生態修復工程以食藻蟲為先鋒,它們每天能吃下比自己體型大數十倍的浮游藻類。之后再種植矮型苦草、改良刺苦草等沉水植物群,吸附水體富營養物質,分解水底泥土中的污染物,增加水體含氧量。當“水下森林”成型后投放蝦類、魚類、貝類、蟲類等水生動物,通過蟲控藻、魚食蟲的方式,恢復完整的“水下森林”生態鏈,讓水“活”起來。
“‘水下森林’通過食物鏈能量傳遞的方式,可降低水體的富營養化程度,不存在二次污染,且終年無需換水。當遇到大暴雨時,河水一般3天到7天即可自行恢復透明度。”工作人員說。
目前,立體式“水下森林”生態修復工程已在舟山普及,從現階段治水成效來看,相關水體無藍藻、綠藻污染出現,水體透明度顯著增加。(王世琪)
編輯:
魏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