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12月23日消息 23日晚,中國之聲大型文藝專欄《中國大舞臺》帶來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歌劇《運河謠》。《運河謠》以擁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京杭大運河為背景,講述了明朝萬歷年間,江湖藝人水紅蓮、逃難書生秦嘯生以及凄美盲人女孩關硯硯三人在運河上跌宕起伏的命運。
提起民族歌劇,《白毛女》、《洪湖赤衛隊》、《江姐》,這些經典都是可以反復的去咀嚼的。但是我們又覺得有點遺憾,近年來好像這樣的民族歌劇,能夠叫得響的卻很少。 《運河謠》的導演,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廖向紅表示,以運河為背景做這樣一個創作,是考慮了民族性、親民性、現代性、世界性等多個層次的追求。
廖向紅:其實近些年來民族歌劇的創作是很多的,在2011年就被認為歌劇出現了井噴現象,一年的歌劇創作要達到25部之多。我在分析了這些演出以后,感覺到我們創作的作品里存在著一些不足,比如缺乏民族性、缺乏親民性、缺乏現代性,還缺乏一種世界性。所以在主創團隊成立以后,我們就想在這部歌劇里首先要追求民族性,因為我們追求了民族性,對中國觀眾來說可能會具有一種親民性,但是又不能停留在為了追求民族性,我們有一些歌劇在創作的樣式上來說缺乏現代氣息和現代風貌,所以我們還要賦予現代性;另外在作品的內容開掘主題的開掘中,我們要具有世界眼光,比如開掘的主題帶有人類的普世的價值意義,這樣才具有永恒性。通過不斷的打磨,我們才可能為中國觀眾所喜愛,也才能夠走出國門,為世界不同膚色的觀眾所喜愛,可以說我們滲透了這幾個方面的追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