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謠》劇照
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歌劇《運河謠》12月21日將再度在國家大劇院歌劇院演出。日前,該劇導演廖向紅、作曲印青和主演王麗達暢談創作和排練中的故事。據悉,接到主演歌劇《運河謠》的任務后,王麗達推掉所有的演出外,“離開”不到八個月大的兒子、住到賓館里全身心投入到角色里;產后的她,在身體上和心理上都是脆弱的,她調整心態的同時,上午做身體的理療,下午和晚上進入緊張的排練之中。
作曲印青:王麗達就是我心里人選
國家大劇院首部原創民族歌劇《運河謠》的情節主要是從運河取材,展現了明代萬歷年間由運河的起點杭州向運河的終點通州這樣整個航程中間,故事發生在一條船上。劇中的女主人公叫水紅蓮,她和秦嘯生的不期而遇,在命運的轉折關頭的相遇,在船上的行進過程中又結識蘇州民女關硯硯、船主張水鷂。惡勢力的體現者張水鷂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在這個沖突過程中間,展現了三個劇中的男女主人公相互之間的超越了個人的小愛之間的一種大愛。
廖向紅說,“因為我老催著王麗達上。因為時間太短了,不讓她休息,我說我有點不忍心,可是沒辦法,你還得上,她二話不說,好,馬上上去了。她的腳都摔的青了。我女兒都說王麗達演得好,也很喜歡她。”
談起這部歌劇的創作,印青說:“當時正是國家大劇院第一部民族歌劇,國家大劇院也特別重視,當然也是我自己新時期的,我一個人寫的,過去也寫過一些,但是單打獨斗就一個人把它完成的,而且耗費了很多的心血,自然我也很重視。演員,大劇院基本上是用海選的辦法,可以說我們民族唱法在北京的,全國的一些好的都來過,他們開玩笑說,大劇院搞了一次青歌賽,就為這個戲搞了一個青歌賽,一共選了五批演員,每批都是二三十個演員,唱詠嘆調,然后大劇院藝術指導、院領導,包括廖導、主創一起來聽,發表意見。當然,在選的過程中,其實我們心里,我作為作曲家,我心里已經有人選了,王麗達就是之一。一方面肯定我有個人喜好,但是因為我畢竟在這行里待的時間太長了,有哪幾個演員能適應,我基本有數了。跑也跑不過那幾個演員。但是,通過海選,選的時候還是大量的。”
主演王麗達:我的經歷和水紅蓮相似
“我的夢想就是希望能夠站在這樣大的一個舞臺上演歌劇,我沒有想到我的第一部歌劇就是和國家大劇院合作,能夠演唱印青老師的,導演是廖向紅的。”當初接到演出水紅蓮的這個角色的激動心情,王麗達在演出大獲成功和好贊后,還一如當初的興奮:“對于一個年輕人來說很榮幸,這是一次很好學習的機會,因為歌劇不是一個人的藝術,也不是一個人的舞臺,是一個綜合藝術,對于演員來說,演員的考驗是一個綜合體現,對于舞臺藝術來說是匯聚了臺前幕后每一位藝術家的智慧,所以我覺得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我學到了很多,是很難得的一個機會。”
“我的性格是比較真,比較潑辣,敢擔當,屬于很直爽的人,是霹靂啪啦像男孩性格,包括我的經歷,我很小,十幾歲離開家鄉,一個人到長沙去求學,然后到北京,也是一路這樣走過來的。從湘江走來,我就是一路這樣走來,也是靠自己的一種堅持,不懈的信念、追求,我覺得人包括藝術一定要保持一個很純粹的心,很本質,所以我一直是這樣的,所以我覺得我和水紅蓮還挺像的。”這些經歷,和水紅蓮頗為相似。
導演廖向紅:舞臺上那種交流都很真摯
“當時選演員,一提到麗達,一下子大家都認同。”印青這樣說。在某種角度來說,水紅蓮是為王麗達量身定做的。出演水紅蓮,王麗達說,“其實作為我來說很有挑戰也很有難度。因為真正排練的時間是12天,我要在12天之內把所有的劇和調度、形體動作都要拿下來。最主要的是在這個階段,我可以說從懷孕一直到生孩子,這么長時間,身體這個機器沒有很好地運轉起來,需要一個激活,把它全身的細胞都調動起來,像臺機器一樣,很久沒用了。所以,我就在那12天里面忘記所有的所有的雜事,就只有一個--水紅蓮,我的心思,我生活中,包括我的這個形象,我都是按照水紅蓮的感覺去走。”
導演廖向紅這樣評價王麗達在《運河謠》的演和唱:“她的表演感覺很好,就是我們說的,她可能沒有正規地學習我們的表演的元素,但是她有很好的表演素質。所以,在舞臺上那種發現、判斷、交流都很真摯,這是她自己的素質里面所具備的。”
在劇中,水紅蓮演唱的《月落三更》詠嘆調最后一個句“你給我一點愛惜”時,王麗達是以弱聲處理,特別需要很好的氣息去控制,王麗達全身投入的演唱贏來長時間的掌聲, “我當時聽到掌聲,心中提醒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對王麗達的自我控制和融入角色的能力,印青也很欣賞:“歌劇的掌聲和晚會的掌聲不一樣,晚會的掌聲是一種禮貌,唱完以后唱得好不錯,歌劇的掌聲,觀眾都進去了,對你表達的這段感情,正在唱的這段詠嘆調,完全進入他心里去了,他不自覺的一種掌聲。
王麗達:能演《運河謠》很幸運,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印青還說了一個事情:“好多外國人看了都非常認可。那天王麗達演第二場的時候,我認識的美國的一個很大的公司的董事長和他的太太,他太太是一個歌劇迷,沒事就坐著飛機到歐洲去,這個國家、那個國家看歌劇,在美國她也看美國的,那天她也來看了,大加贊賞。一個是太好聽了,她沒想到中國的歌劇那么好聽,第二個她覺得你這是很標準的一部歌劇,就是用他們西方人的觀點,這是很標準的歌劇,歌劇中所有的元素你都有了。”
王麗達說:“我覺得人一生當中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從求學的過程,一直到北京,我真的可以說喝著湘江水長大的,我是一個小鎮上的,一路走來,當初沒有條件學唱歌,也沒有經濟條件,一切條件都不允許,我媽媽就為了我,全家人調動工作,爸爸媽媽調動工作到株洲市給我找老師學聲樂,在很艱苦的環境下,考到湖南省藝術學校學習花鼓戲,經過四年專業的訓練,戲劇的功底在那個時候打下了,然后又考到中國音樂學院,這個過程看上去說起來好象很簡單,但是我付出了特別特別多。因為我知道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做到最好,我一直是秉著這樣一個信念,執著、執著再執著,包括我青歌賽的經歷也是這樣的。最后我覺得非常榮幸能夠演唱印老師的作品拿了青歌賽的民族唱法金獎,這次我又主演了印老師作曲的、我的第一部完整意義上的歌劇《運河謠》,覺得自己很幸運,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