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農民出新招 給魚辦個身份證
2014-02-12 08:47 來源:央廣網 說兩句 分享到:
央廣網北京2月12日消息(記者路菲)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大年初一一大早,村里的鄉親們都會走家串戶,相互拜年。而在山東日照的沿海漁村,卻是另外一番景象。這里的海鮮養殖戶們顧不上拜年,一大早就紛紛扎到自家的養殖大棚里忙活起來。
在日照市濤雒鎮養殖大戶秦泗勇的水產品養殖棚里,記者看到,角落里的攝像頭正閃爍著紅光,拍攝下清理魚池、下魚苗、喂魚、通氣、測溫等養魚的每一道工序。秦泗勇:“這就是我們上的那個監控設備,每一個車間里有一個攝像頭,通過互聯網技術,消費者坐在家里,通過電腦就能夠看到我們車間的整個生產流程。”
老秦自豪的告訴記者,不僅他的大棚里“暗藏玄機”,他家的鱗鲆魚也比別人家的金貴不少,因為他的魚像人一樣,有一張“身份證”。秦泗勇:“這批魚是去年十月份,我們和中國水產科學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合作來做的大鱗鲆二維碼標識。因為我們的魚在07年的時候,就通過國家無公害認證了,產品質量非常過關。”
鱗鲆魚俗稱多寶魚,由于口感好、價格高、利潤足,曾經一度成為養殖戶爭相養殖的對象。2006年著名的“多寶魚藥物殘留超標事件”之后,市場需求量迅速下降,養殖戶損失慘重。在秦泗勇看來,如今8年過去了,但消費者信任缺失的余波仍然存在。秦泗勇:“現在消費者對質量安全要求的都比較重視,國家要求必須做到可追溯。”
秦泗勇家的多寶魚嚴格按照無公害海產品的質量標準、苗種培育、飼養管理、病害防治等進行養殖,可怎樣才能讓更多的消費者知道自己養殖的多寶魚是無公害的呢。秦泗勇想過很多辦法,然而魚出了大棚進入市場,往往就會和其他廠家養殖的魚混在一起,對此,老秦也很無奈。今年,正趕上中國水產科學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到山東日照做市場追溯方面的研究課題,秦泗勇幸運被選中,成為當地養殖戶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秦泗勇:“在大鱗鲆身上做二維碼,應該說這是中國第一家。”
這二維碼究竟代表著什么,又應該如何使用呢?秦泗勇向記者介紹起來:“二維碼不是隨便,咱自己做的。這個魚監測是農業部有個水產品質量質檢中心!薄邦^上市一兩個月之前,通過國家監測,質量安全的魚,再做上二維碼標識。消費者買回去的時候,用手機一掃二維碼,就能夠顯示這個魚的生產信息,是什么時間放的苗,哪個廠家生產的,它的生產批號,檢測報告,還有一些相關的信息,都在這上邊!
有了“身份證”的多寶魚就像是揣著一張“精品水產俱樂部”的入場券,顯得格外“高端大氣上檔次”。由低頭生產到放眼流通,現在的秦泗勇又開始謀劃起新的銷售模式來。秦泗勇:“下一步我們通過信息平臺,走網店直銷,讓消費者能夠直觀的看到咱這個魚的質量,讓大家吃起來更放心。”
老秦告訴記者,年前,他的網店已經審核下來了,消費者通過網店可以實時看到養殖大棚的生產情況,就像現場直播一樣。通過視頻,消費者可以自己從養殖池里選魚,捕撈、宰殺和快遞的全過程也在監控攝像頭下完成,真正實現從農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秦泗勇:“我們現在利用這種直銷的模式,一是減少流通環節,二是降低成本。這個東西是可以做的,可以實現的。不光是在我們這里,應該是在全國也會慢慢的普及開來!
心中的理想能不能實現,關鍵在心氣兒。秦泗勇指著眼前連成一片的大棚,就像是在描繪著更美好的未來。
大海,讓心變大,讓世界變小。
編輯:劉思思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