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0月14日消息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在重慶市永川區,建有107個鄉村評理堂。“評”是“講評”的評,“理”是“道理”的理。所謂“評理堂”也就是到這里講理、評理的意思。
這107個評理堂分布在不同的村里,里面的擺設和所做的事情差不多:有一張方桌,有矛盾異議想理論的人圍著方桌坐定,被評為鄉賢評理員的人拿著本子記錄,小一點的矛盾現場評理,大一點的糾紛問清要害,再約定“調查”和評理的時間。群眾們說,評理堂里好評理,大家很滿意。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朱啟臻認為,永川區建設的鄉村評理堂,是健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的一部分,借助群眾身邊的“鄉賢評理堂”,依托群眾信任的鄉賢評理員,可以實現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鄰里更和諧,推進鄉村善治,具有重要的意義。
朱啟臻:在鄉村開展說事評理活動是體現村民自治管理精神的辦法,近些年很多地方都出現了類似的機構。在傳統社會,各種各樣的糾紛是靠德高望重的鄉紳處理的,所以在鄉村利用熟人社會的機制和氛圍,把鄰里之間的矛盾通過說事評理機制化解在萌芽狀態,對社會和諧、老百姓生活幸福有重要意義。這也是三治合一的重要體現:體現了自治,也體現了德治,評理的過程也是法治教化的過程,法律怎么規定的,請懂法律的人講一講,大家就明白了,很多矛盾就會及時被化解。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途徑。
在鄉村評理堂中,鄉賢評理員的作用十分重要。永川區的做法是,在全區1009名新鄉賢中,通過7道程序層層選,20字標準嚴把關,遴選出107位鄉賢評理員,并且設立退出機制,對于忙于個人事業無法有效評理的,免去鄉賢評理員的資格,確保有人評以及評的有質量。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朱啟臻認為,鄉村評理堂不僅斷是非曲直,而且充分發揮了新時代新鄉賢的作用,這是它另外的一個重要意義。
朱啟臻:評理堂在全國多地都有,名字不一樣,做的事情是一樣的。它發揮了鄉賢的作用,新鄉賢的組成是多樣性的,最近有地方聘用懂法律的人參與評理,更專業。現在很多地方充分發揮新鄉賢的作用,特別是從村里走出去的、愿意回來做公益的人,這些人在改變鄉村面貌、塑造鄉村良好風氣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