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23日消息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農村電商被很多人看做是一片充滿了機遇的藍海。有機構預測,2018年農村電商市場有望達到1.2萬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5%左右。許多農戶,甚至是整個村莊借著農村電商的翅膀實現了脫貧致富。
不過,隨著消費者要求的不斷提升,農村電商的發展也遇到了種種問題。這就催生了“農村電商2.0”。到底什么是農村電商2.0呢?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孫立武解讀:
孫立武:當工業1.0搭載著歷史的車輪,逐漸經歷2.0、3.0并即將向4.0邁進的同時,帶給我們的何止是震撼,包括對現有生產系統以及物流系統的沖擊和帶動,甚至帶來的全新的業務模式,足以讓世界進入全新的時代。
而這其中的重要的一點就是工業的互聯網化,說起互聯網+,這幾年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功臣,而伴隨著互聯網+的不斷升級,發展起來的電子商務也正在由1.0向2.0邁進,2.0使網絡從以門戶、社區、搜索這些“集約型服務”為中心,轉移到以獨立自我為中心,圍繞獨立個體的需求開發技術、設計新的服務與商業模式。
互聯網+電商元素融入各行各業。近年來,以電商巨頭為首的農村淘寶、京東等的推進,在大范圍內建立了許多農村電商站點,成就了“遍尋經濟發展路,農村發展有電商”的美譽,毋庸置疑,農村電商的發展給農村經濟帶來的功效是一目了然的。
新農民陸續”觸電”,帶來的不僅僅是農產品銷售順暢度的提升,同時打造了工業品和農產品的雙向流通格局,精準扶貧和盤活農村經濟更是功在千秋。
說起農村電商的發展,盲目追求數量,有名無實,魚龍混雜,秩序混亂等等各種質疑聲音也是此起彼伏。在消費升級、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如果搭載上電商2.0這趟快車,真的值得農村電商參與和經營者好好思考。
農村電商人才如何培養?農業標準化如何推進?農產品品牌化如何落地?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如何搭建?這一系列問題將成為農產品如何能夠滿足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的關鍵所在。
比如,幾年前,安徽績溪縣就推出了“互聯網定制私人農場”項目,整合資金和土地,通過網上預約,對農戶手中“散地”的土地租用權進行認購。投資者可以獲得農場一年四季的無公害蔬菜供應等待遇。農民手中的“散地”通過電商平臺集聚起來,直接對接市場需求,產生規模效應,這就是所謂訂單農業,而訂單農業的優勢就在于充分適應市場需要,避免盲目生產,實現以銷定產,將有效的避免時常沖刺農民脆弱內心的滯銷現象。
當有效的銷售方式已經確立,決定產品長久收益的關鍵所在就是產品的品質了,這是決定銷量的關鍵所在,并且當品質慢慢向品牌邁進的時候,帶來的效益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語。
當然在農村電商緊跟2.0時代的同時,外部基礎設施、人才培養體系、監管體系以及相關扶持政策等外部環境更需要地方有關部門來構建。
當舞臺搭建起來,農村電商人就可以閃亮登場了,緊接著農村電商2.0的精品大劇也將鳴鑼開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