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鹽農業生產有標準
農業社會化服務串珠成鏈
本報記者 顧 春
臨近春耕,缺少勞力的海鹽縣農民沈建文不再犯愁。從2011年開始,家里那4.2畝地,就由隔壁的華星農場提供育秧、機插、打藥、收割一條龍服務,而且科學控藥施肥,水稻品質比過去更好。
近年來,海鹽通過強化農業公共服務、培育發展農業服務主體、創新服務機制、提升服務質量等舉措,讓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三大現代農業經營主體成為社會化服務主要力量,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已基本建立。
實行從種到收全程服務
“現在正是忙碌的時候,全縣家庭農場涉及葡萄種植的,全程都有技術員跟蹤服務。你看葡萄開始抽枝發芽,我們得一家家指導,每畝種幾株葡萄,每株葡萄要留幾根枝蔓,每根枝蔓要留幾片葉子,都有嚴格規定。”海鹽縣百合美農場的葡萄技術員王雪明告訴記者。
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首先得“有人”。海鹽縣瞄準農技推廣、動植物病蟲害防疫、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三個體系,構建農業公共服務體系,目前有縣、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公共服務人員622人,農技公共服務覆蓋到村。
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壯大,成為社會化服務主要力量。“2005年開始,縣里成立友邦植物保護、友邦測土施肥、久洋農機三大合作社,開展糧食生產從種到收的全程社會化服務。到今天,無論糧食、水果、畜牧,都有社會化組織提供服務。”海鹽農技推廣站王金良站長介紹。
目前,海鹽全縣有53家農業龍頭企業、248家合作社。政府補貼合作社和專業服務公司,以每人每年3萬元薪酬聘任農技員,糧食、水果、畜禽都有。這些農技員們長年泡在田間地頭,全程指導農場的標準化生產。
合作社或者專業服務公司,則按標準服務拿補貼。冬天的海鹽田頭,隨處可見齊整堆放的一堆堆秸稈,用塑料薄膜覆蓋。海鹽友邦生物肥料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文峰介紹,公司研發的秸稈快腐菌劑,用于堆肥發酵就地還田,不產生一點污染,非常受群眾歡迎。政府對秸稈處理服務標準是每畝補貼60元,收集異地秸稈處理每噸補貼100元。
不僅生產有專業化服務,銷售渠道照樣有。惠眾水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周衛中組織的葡萄營銷團隊,走遍長三角數百家超市,葡萄最遠銷到俄羅斯。現在,海鹽葡萄90%以上靠經紀人營銷,縣里通過舉辦培訓班,培養營銷經紀人101人,縣農科所幫助這些經紀人對接農戶,農產品還沒離開地頭,就已經聯系好銷售平臺。
現在,海鹽的社會化服務正在逐步拓展范圍。“海鹽農技110”“海鹽農業信息網”“農業部12316”等平臺輸送農業信息,農資專業公司配送種子、機械,專業合作社可讓用藥、用肥量下降近半。此外,還有農業金融保險、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等服務。
標準“孵化”現代家庭農場
農業生產怎么確定標準?這個問題一直讓人頭疼。現在有了全程的社會化服務,“標準”隨之而生。
走進海鹽縣華星農場,只見插秧機、種子培育間、收割機等現代化設施設備一應俱全,碼放得整整齊齊。辦公室墻上,張貼著《農產品生產檔案制度》《無公害水稻生產質量控制措施》《無公害水稻標準化栽培技術操作規程》。農場主許玉君介紹,他們已流轉土地1000多畝,何時施肥打藥、什么方法、多少用量,都須記錄在案,按照科學方法管理。
華星農場是海鹽示范性家庭農場的“標配”產物,按照標準建立各項制度,實現標準化運行。
隨著農業社會化服務不斷推廣,農業生產標準化程度不斷提高,葡萄、茶葉、大頭菜、包心菜等生產都有具體標準。現在,全縣共有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32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級11項,項目類別覆蓋農、林、牧、漁。
“以前我這個種糧能手帶著雇工干,平均一個人才管兩畝半地。現在有了標準化、科學化的管理,一個人能管100畝地。”許玉君說。
葡萄愛長蟲,用藥大。海鹽推廣標準的數字化栽培,每株葡萄嚴格按標準留枝、留葉、留果,一年用藥4次,減少80%農藥用量,今年還將繼續減半。
有了標準,家庭農場蓬勃發展。“海鹽規定了家庭農場的進入標準,經營良好的家庭農場可以獲得政策和資金支持。”海鹽農業經濟局副局長方忠明說:“借助社會化服務的支撐,現在我們這么一個小縣,已經有了535家家庭農場。”
用標準建立起來的家庭農場,農產品質量更放心。百合美生態農場拿出的臺賬,詳細記錄著生產資料采購、田間栽培管理、產品銷售等。嚴格的生產檔案制度,讓這里的每一粒葡萄、每一顆草莓都能追溯到源頭。
經過3輪信用評定,海鹽縣208家家庭農場獲得信用等級,200家獲得貸款授信1.15億元。
形成“從源頭到餐桌”產業鏈
海鹽的葡萄是近年來的市場寵兒,熱銷的原因在于品質過硬。“我們這里根據標準化管理,每畝葡萄產量就在3000斤左右,但口感鮮美,絕對高品質,質量安全。”武原街道農技水利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劉瑾說。
王金良很是自豪:“海鹽葡萄為啥好吃?基礎在于我們的有機肥社會化服務收集系統。”7年來,海鹽縣持續采取政府補貼,鼓勵收集畜禽糞便、銷售有機肥。友邦生物肥料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所合作,把畜禽糞便轉化為高活性酵素肥,20萬噸畜禽糞便被消化,5萬噸轉化的酵素肥還肥于地,修復土壤。“綠色葡萄”迅速被消費者接受,打響了名氣。
有服務、有標準,海鹽農業煥然一新,農產品讓人放心。
2013年,養豬大戶陸建明將養豬場改造成百合美生態農場,種植葡萄、桃子、甜瓜、蔬菜等多種農產品。這個農場里,一切都是綠色的:雞吃著農場的綠色食物生長,糞便是各類瓜果蔬菜的有機肥料,經過處理后收集還田,葡萄枝和水稻秸稈還可以用來培育食用菌。現在,“百合美”不僅賣雞蛋、水果,采摘游名氣更大,效益也可觀。
龍頭企業持續發展。說起養豬,很多人的印象還停留在又臟又臭的“辛苦活”,但到了浙江青蓮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參觀者一點屏幕,養豬棚的實時圖像就跳出來,憨態可掬的黑豬、“兩頭烏”懶洋洋地溜達。公司自建了文化園區,從飼養、加工,到豬肉制品、卡通吉祥物,青蓮食品打造了一條完整的生豬全產業鏈,完成“從源頭到餐桌”的布局,已經是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
■鏈接
農村專業化服務組織的培育,為浙江現代農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在浙江,隨著家庭農場遍地開花,截至2016年底,全省平均每個家庭農場經營土地面積89.2畝,平均每個家庭農場勞動力數量4個,經營規模更加適度。
全省家庭農場銷售農產品總值136.9億元,有2297家年銷售農產品總值100萬元以上,2536家擁有注冊商標。2017年,預計全省經工商注冊登記的家庭農場數量將達到3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