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
如今,互聯網已經“飄”進了農村的千家萬戶,許多朋友都想借著這股東風,好好利用網絡賺上一筆。也有不少朋友給我們發信息留言,問問怎么把互聯網和農業結合起來。
那么,你家的農產品究竟該如何插上“互聯網+”的翅膀?新一年農村電商商機在哪?我們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東為大家說一說。
一、交易
重視口碑,打造品牌
1、質量很重要。秘訣就是給消費者提供足夠多的信息。比如賣大米:產自哪里?當地土壤環境怎樣?什么種子?農殘檢測有沒有超標?
2、口碑擴散同樣重要。朋友推薦效果遠遠優于廣告,而且互聯網對獲得有效反饋有很多便利。
汪向東:
農村電商在今天的發展掀開了新的一頁,對于農民個體或小微企業來說存在較多機會。首先就是交易,農民直接從事電子商務的活動,在市場化的平臺中開辦網店,可以賣農產品、工業品,甚至于當地的鄉村旅游。
高明的營銷可不僅是收獲好評,而是要營造話題,讓購買過我們產品的消費者成為更多內容價值的創造者和傳播者。
以大米為例。可以發起一場全國性的“中國好大米”斗米大賽,征集全國各地各種優質大米,請品牌負責人烹飪展示,邀請水稻領域的權威專家、營養師和資深消費者一起鑒定不同品牌大米的品質,評選出十佳、三甲、冠軍。甚至還可以借此與消費者共同制定行業標準。
但這個建議龐大,操作困難。農民還可以在其它方面下功夫,比如包裝。日本就有一家賣大米的網店和和服店合作,用制作和服的高檔布料包裝大米,大米成了送禮佳品。這就是借產品做好服務,從而提升溢價空間。
二、服務
優化服務,細分市場
前端的交易離不開背后的服務體系支持。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服務的分工會越來越細化,物種與環節會越來越多,又會有很多機會涌現,包括針對交易買方、賣方的服務。
1. 新品創新
通常認為,大米的吃法就是蒸飯、熬粥或加工成米粉。那么能不能挖掘大米的新吃法呢?比如釀酒、做蛋糕或甜品等,甚至加工成菜肴。所有嘗試都是為了把產品做到極致。
2. 大數據分析
此外,互聯網還能實現大數據客戶分析。多少用戶就是多少數據,包括大家吃米習慣、品種偏好、更受歡迎的產地等。對數據進行后期分析,就可以得出很多有價值的結論,對于深挖市場、精準鎖定客戶、研發新產品、開展營銷活動都能提供指導。
三、生 產創造需求,跨界競爭
汪向東:
電子商務所提供的機會,從農業的角度來看會有很多新的需求,比如綠色生態農業,包括體驗型農業,例如采摘等。農民作為生產者,可以讓生產本身創造更多的價值。如果再考慮和農村金融、土地流轉結合到一起,將衍生許多機會。
說到跨界,則是利用海量數據分析,判斷出消費者的飲食偏好,再相應延伸產業布局。例如一家原本專營大米的小作坊,就可能升級出一條產業鏈——智能電飯鍋、碗筷、食用油等等都會成為其中一環。
中國鄉村之聲原創作品,歡迎轉發轉載,但請務必注明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鄉村之聲”,并保持轉載內容的單獨完整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