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0月23日消息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昨天,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辦了一場主題為“滿足人民新期待,保障改善民生”的記者招待會。會上,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民政部黨組書記、部長黃樹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黨組書記、部長尹蔚民,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王蒙徽,國家衛生計生委黨組書記、主任李斌介紹教育、就業、醫療、住房等領域的相關情況,各部委在會上還發出了不少政策“紅包”!
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辦“滿足人民新期待,保障改善民生”記者招待會
教育
“決不讓一個孩子因為家庭困難而失學”
首先來說說涉及咱們每個家庭的教育問題。在記者會上,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提到了兩個“了不起”。并指出,關于上學這件事,必須要求“一個都不能少”!
這五年,我們堅持一個都不能少這樣一個原則,加強對農村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投入。這五年,沒有一個孩子因家庭困難而輟學的目標基本實現,這也是了不起的成就。還有,90%以上的殘疾兒童享有了受教育的機會,這也是了不起的。還有農民工隨遷子女,現在80%以上的孩子在流入地公辦學校就學,還可以在流入地參加高考。2017年,農民工子女在當地參加高考,報名15萬人,這是什么概念呢,是五年前的36.5倍。
沒有一個孩子因為家庭困難而輟學,不僅如此,學校里的營養午餐,還保證了孩子們能有口熱乎的營養的飯菜,解決了無數家庭的后顧之憂。在此基礎上,在談到教育未來的發展時,陳部長強調的“四個傾斜”令人印象深刻。
按照十九大精神,總要求就是建設教育強國,加快教育現代化,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政策的總基調,就是要向農村傾斜,向薄弱學校傾斜,向貧困地區傾斜,向困難群體傾斜。
教育部送給老百姓的一串“紅包”
第一個紅包,到2020年,我們學前教育(即幼兒園)毛入園率要達到85%。
第二個紅包,義務教育階段,主要是均衡發展,標準化發展,一體化發展,著力化解“擇校熱”、“大班額”,到2020年,大班額必須完全消除。
第三個紅包,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我們正在打高中階段普及攻堅戰,到2020年,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0%以上。
第四個紅包,送給老師們,師資隊伍的建設,對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合格的建設者、接班人非常重要。所以,我們要研究出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制定相關的政策措施,調動教師從事教育的積極性。
就業
“持續降低就業創業的門檻”
說完孩子,再來說說大人。關于就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黨組書記、部長尹蔚民用簡潔明了的數據,把獲得感直觀、量化地擺在眼前。
這五年,我們創造了超過6500萬就業崗位。而且在這兩年化解過剩產能的過程當中,我們穩妥地安置了近百萬職工。同時,我們在脫貧攻堅的戰役當中,解決了480多萬農村建檔立卡困難人員的轉移就業問題。
下一步,我們著重會在這幾方面努力
第一,要繼續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的就業政策,在發展經濟的過程當中,還是要多創造一些就業崗位,特別是一些高質量的就業崗位。
第二,要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來提高勞動者就業的能力和轉換崗位的能力。
第三,要繼續堅持創業帶動就業。
第四,要維護勞動者權益,特別是平等的就業制度。
最后一點,我們還是要提供優質高效的就業服務,特別是加大互聯網服務,能夠讓每一個有就業意愿的勞動者都能夠在公共服務體系當中得到政府的幫助和支持。
看病
“推動醫療服務優勢資源對困難地區的輻射和帶動”
看病和基本生活保障也是鄉親們關心的大事。國家衛生計生委黨組書記、主任李斌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當今社會主要矛盾轉變之后,在醫療衛生領域的表現,那就是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健康的新需求和我們目前醫療服務供給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如何增強農村居民在醫療領域的獲得感,她給出了兩個措施。
一方面,通過我們對貧困地區的對口支援,包括對一些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對口支援,像“組團式”援疆援藏,援助最貧困的那些縣。我們現在通過遠程醫療,通過“組團式”援助,已經對所有824個貧困縣都建立了對口支援的長效機制。
另一方面,通過對當地免費培養醫學人才,包括免費培養大學生,增加這些貧困地區醫學人才隊伍的數量,提高素質。通過職稱制度改革等措施,使這些人才在邊遠貧困落后的地方能夠留下來,能夠愿意為那里的人民群眾做好醫療服務。
近期,給人民群眾的“大禮包”
下一步要繼續加大民生的保障力度,擴大家庭醫生的簽約服務范圍,特別是要對貧困人口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有些困難家庭、慢性病家庭、老人家庭要重點覆蓋。
要繼續實施改善醫療服務的行動計劃,廣泛推廣預約診療、遠程醫療、日間手術這樣一些便民惠民措施。
要進一步織牢織密基本醫療保障網,著力解決好農民工、“雙創”人員異地就醫的直接結算問題。
要加大健康扶貧力度,擴大集中救治的病種。對于深度貧困地區,要采取集中攻堅,解決好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要提質增效,加大防病力度,使人民群眾少得病。
社會救助
全國農村低保標準4079元,超過國家扶貧標準2952元。
社會救助是民生保障和扶貧攻堅的一道安全網,這張網可以說是兜牢困難群眾的托底保障網,涉及的點多面廣,農村群眾的獲得感從何體現?民政部黨組書記、部長黃樹賢給出了答案。
全國城市和農村低保標準這幾年來年均增長10.7%和16%。全國農村特困人員的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的標準,年均增長13.7%和14.7%,全國農村低保標準是4079元,已經超過了國家扶貧的標準2952元。全國農村低保標準到目前為止低于國家扶貧標準的縣,從2015年底的1521個,減少到目前72個。
他指出,下一步,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黨中央關于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的要求,繼續在完善制度、加強管理、提高水平上下工夫,更好地做好社會救助與扶貧攻堅的有效銜接,保障好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住房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記者還了解到,五年來,我國棚戶區改造大力推進,公租房保障能力顯著提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王蒙徽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堅持調控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松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近八千萬困難群眾改善了住房條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設,是滿足群眾基本住房需求,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目標的重要任務。五年來,棚戶區改造大力推進,有6000多萬棚戶區居民出棚進樓。同時公租房保障能力顯著提升,有1900多萬住房困難的群眾住進了公租房,城鎮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條件明顯改善,城鎮低保、低收入家庭基本上實現了應保盡保。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黨中央關于“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的要求,繼續在完善制度、加強管理、提高水平上下工夫,更好地做好社會救助與扶貧攻堅的有效銜接,保障好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當中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昨天上午發布會上透露出的這些信息,展現出了民生領域惠農政策的細致入微,這些潤物無聲的惠民好措施,換來的定是擲地有聲的民眾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