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19日消息(記者楊瀅 景明 江蘇臺高涵 楊國)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印象中的小鎮,是那煙雨里飄搖了千年的世外水鄉,是安居一隅的城鄉結合地,是一種安穩和平靜。如今有一批火遍全國的“小鎮”,她們煥發著創新的活力,承載著迸發經濟新火花的使命,人們將其稱之為”特色小鎮”。
特色小鎮是相對獨立于市區,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的發展空間平臺。今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發展,推動一批具備條件的縣和特大鎮有序設市,發揮城市群輻射帶動作用。那么特色小鎮到底怎么建?又該“特”在哪里?
春暖花開,江蘇南京高淳椏溪鎮開滿了金燦燦的油菜花,一棟棟徽派建筑依山而建,構成了一副多彩的鄉村風光圖,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觀賞。
早在2010年11月,高淳椏溪鎮生態之旅被授予國際慢城稱號,成為中國第一個慢城和國際慢城中國總部,在慢旅游的帶動下,當地利用生態資源特色優勢,發展觀光休閑、娛樂度假、生態農業為一體的農業綜合旅游觀光景區。南京市高淳椏溪鎮鎮長陳亭:
陳亭:我們將從國家政策支撐的角度入手,強化我們的產業,做強我們的基礎設施,傳承我們的文化,來把我們椏溪國際慢城這種慢的文化品牌做得更好。
產業富有特色,文化獨具韻味,生態充滿魅力,這是首批中國特色小鎮的共同特點,除了高淳椏溪鎮,江蘇省還有包括無錫宜興市丁蜀鎮、徐州邳州市碾莊鎮、蘇州吳中區甪直鎮、吳江區震澤鎮等7個特色小鎮入選。這些小鎮在絲綢、茶葉、鹽業等行業都闖出了自己的特色品牌,而借助著入選我國第一批國字號特色小鎮的契機,不少地方還適時推出了一系列新的舉措,推動城鎮發展邁向新臺階。鹽城東臺區安豐鎮黨委書記潘春舒:
潘春舒:我們將加快新鎮區二級車站,仿古水井,電商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建設,讓安豐特色小鎮更“特”更“優”。
近日,江蘇省關于特色小鎮建設的指導意見出臺,力爭通過三年的努力,江蘇分批培育創建100個左右的特色小鎮。江蘇城市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張鴻雁:
張鴻雁:江蘇搞特色小鎮,肯定能帶動周邊區域的經濟發展,但是一定要強調個性特色,和區域性的文化表達,如果我們特色小鎮建設好了,能表達一種生活方式,它有創業的基礎,有就業的空間,意義將非常重大。
那特色小鎮到底特在哪里?應該怎么建?近日,記者來到江蘇常州董浜鎮新民村仙客來草莓農場位,這里搭建著二十來座長達120米的塑料大棚。走進大棚內,一條條望不到頭的田畦上綠意盎然,綠葉間懸掛著一顆顆紅彤彤的草莓,散發著誘人的芳香。農場主周海芳告訴記者:今年的草莓產量不錯,預計畝產將超1000公斤。
周海芳:因為今年霧霾天比較多,草莓生長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是總的來說還是保持在正常的狀態。生長狀況好的話,畝產在2500-3000斤左右,今年保持在2000斤左右還是沒問題的,現在估計下來,有可能還會高點。
周海芳栽種草莓已有四年,種植規模從最初的十畝擴展到如今的七十多畝。她栽種的“紅顏”品種不僅走進了各大賣場,還成為了“星巴克”的直供水果,而且各路電商也紛至沓來。周海芳高興地告訴記者:除去種植成本,現在每畝草莓的純收益正常可達到一至二萬元。
周海芳: 今年電商的話也算是正式打開了,銷量各方面還是比較滿意的,最多的時候我們也達到過一天1800多斤的銷量。同時我們這邊過來采摘的人還是很多的,好多大人帶著小孩過來,所以今年各方面我還是很滿意的。
這個春天,不僅周海芳的草莓喜獲豐收,幾公里外,南京農業大學常熟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的育苗大棚內也是一片生機盎然,各種新技術栽培的果蔬新品躥出了綠苗,長勢喜人。作為國家重大農技推廣服務試點工作果蔬產業蘇南示范基地,南農大研究院結合引進的科研項目和董浜特色品種,展示董浜鎮的特色農業和新技術,成為了董浜鎮觀光農業的一個亮點。南京農業大學研究院工作人員曹玉杰:
曹玉杰:我們每年接待的批次是非常多的,人數每年在2000人左右,有的是各地的種植大戶,還有各地的農委,通過我們這個展示窗口,通過不同紐帶的交接、對接,更容易使董浜這個品牌走出去。
作為產業特色鮮明的鄉鎮,近年來,董浜鎮找準產業定位,挖掘本地產業優勢、交通區位優勢、人文底蘊和生態稟賦,融合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功能,努力打造特色小鎮。未來幾年,一個集聚產業、旅游、文化、社區四大功能的特色小鎮將呈現在大家面前。董浜鎮副鎮長王志豐:
王志豐:我們目前正在請相關的設計單位進行特色小鎮的規劃,接下來要搭建相關的平臺,吸引資源、資本等要素進行特色小鎮的開發建設,我們爭取通過幾年的努力,把董浜建成一個融合農業、旅游、文創、體育、健康產業多方面的一個產、鎮、人、文四位一體的新型的創業創新發展平臺,建成一個具備全域旅游條件的,基于蔬果產業的特色小鎮。
南京大學商學院副教授魏守華指出:差異化的定位、多角度的扶持,成為江蘇省特色小鎮成長壯大、城鎮、城市共同發展的關鍵。
魏守華:發現那些有苗頭、有潛力,已經有一點小起色的,包括基礎設施的建設,搞好一些教育、醫療,解決一些保障性問題,讓市場和政府兩者結合得相當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