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5日消息(記者劉飛)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近日,國土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2015~2020年京津冀協同發展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規劃》劃定了減量優化區、存量挖潛區、增量控制區和適度發展區。其中,對于減量優化區,《規劃》明確,規劃期內,原則上不安排新增建設用地,并鼓勵將存量建設用地轉化為生態用地。
此次《京津冀協同發展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規劃期是2015年到2020年。《規劃》劃定了減量優化區、存量挖潛區、增量控制區和適度發展區。
此次《規劃》明確,在規劃期內,減量優化區需要通過建設用地“減量瘦身”倒逼城市功能提升,原則上不安排新增建設用地,鼓勵將存量建設用地轉化為生態用地。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史育龍分析認為,這將有助于反過來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
史育龍:希望對已有建設用地的存量做調整,來解決新的建設用地需求。同時,原先的用地方式主要是一種低附加值的產業,單位用地的產出實際上是偏低的。通過控制用地反過來可以促使它更集約,產業逐漸由低端走向高端。
根據京津冀國土空間開發導向示意圖,適度發展區分布在天津和河北的保定、滄州、衡水等地。《規劃》提出,適度發展區是承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和京津產業轉移的主要區域,應引導人口產業合理集聚,適度增加區域新增建設用地規模。
史育龍:從文件來看,下一步,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應該主要集中在適度發展區。四種區域之間在建設用地指標上會有一些平衡性的調整。
《規劃》提出,將北京順義東部等13片集中分布的優質耕地優先劃入永久基本農田實行嚴格保護;加快劃定城市周邊永久基本農田,更好發揮永久基本農田對防止城市蔓延的約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