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8月26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全面推開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這被媒體譽為國務院給全國中小學教師的一份“大禮包”。其中最核心的是“建立統一的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
改革后,原本分設的中學、小學教師職稱(職務)系列被統一為初、中、高級,并設置正高級職稱,打破了基層的中小學教師的職業“天花板”,讓小學老師也有機會評上“教授級”職稱,從而拓展中小學教師的職業發展空間,提升他們的職業地位等。
那對于330萬的鄉村教師而言,這份“大禮包”意味著什么呢?他們能不能均等的分享呢? 21世紀教育學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鄉村教師評定高級職稱還要面對兩個難題,一是本單位的高級職稱崗位數量,二是論文。
熊丙奇:這次中小學職稱評定改革里面也提到了,職稱評定要在崗位框架之下來進行,也就是說在鄉村學校里面也有相應的高級崗位,如果說你沒有這樣的高級崗位,或者說你鄉村學校相對城市學校來說,要少的多得多,那很顯然,鄉村教師在評審高級職稱的時候,就肯定面臨很大的阻力和難題。
另外,在評價標準上,從目前來看,我國的中小學教師的評審,都存在著重視論文、重視學歷的傾向,如果是重視論文、重視學歷,那鄉村教師在這樣的一個標準之下,其實存在非常大的劣勢,因為在鄉村學校里面,這些老師可能更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教學,而相應的開展課題研究的條件也比城市學校差的多,因此要讓他們獲得一樣的論文的成果,實際上是很難的。
對于330萬的鄉村教師而言,領取這份“大禮包”有點難。工資待遇低、職稱評定難、編制少、職業尊嚴感不高……一直以來,種種問題困擾著鄉村教師。對此,熊丙奇建議,既然是大禮包,就應該名正言順的向鄉村學校傾斜,重視教學的綜合評價。
熊丙奇:應該適當地向農村學校傾斜,也就是說鄉村學校的高級崗位應該比城市學校更多,而不是更少。
另外,這次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改革就明確提到,要改變以前的重視論文重視學歷的導向,關注教師的真實的教育貢獻和教育的能力,建立起教師的同行評價機制,再一個,在同行評價中不能簡單地看教學的成果,比如說他教學生取得的分數,而應該關注教師教育教學過程,就是他在教育教學中的表現、付出,簡單來講,一個城市學校的老師,他教的學生取得了平均80分的成績,而鄉村老師的學生的平均分只有60分,那60分和80分之間可能是有很大的差距,但我們忽視了鄉村學生的基礎,還有鄉村學校的條件,那比如說鄉村學校學生進校的時候平均分只有30分,畢業的時候是60分,他增加了30分,而城市學校學生入校的時候是70分,而畢業的時候是80分,我們要看他的一個過程性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