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云南省是我國農村貧困面最大、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特殊的地理環境,多民族聚集,使當地扶貧工作難度很大。這其中,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疇縣,又是一個喀斯特地貌占75.4%的山區貧困縣,由于嚴重的石漠化,西疇曾經被外國地質專家評價為“一個基本失去人類生存條件的地方”。
為了與全國人民一起實現全面小康,云南省日前明確提出,到2020年以前,平均每年要減少貧困人口100萬。云南將如何開展扶貧工作?面對西疇縣這樣的地方,云南又有啥高招?日前,中國鄉村之聲記者探訪了這個石漠化集中連片特困地區。
央廣網北京9月8日消息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記者李雨楠、李騰飛),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疇縣,記者遇到了20歲小伙兒韋多富。在顛簸搖晃的面包車里,韋多富聊起自己的故事。
韋多富:今年就是哪里找工作都不好找,沒做多少活。你來縣城玩了一夜?啊,網吧里面,年輕人經常去的哈哈哈。回家就睡覺?不是,經常去習慣了,不睡都可以。
韋多富家里只有父親和他兩個人,一間房三個屋,木板搭成的床,除了一臺電視機,再無其他電器。自家只有不到一畝地,春天種玉米,秋天種豆子,氣候不好,一年下來也沒多少收成。韋多富盤算著,明年還得出去打工,在村里實在找不到活干。
韋多富:打工的時候能賺多少錢?一個月三千左右。攢得下來錢么?攢下來過年回來都花了,過年嘛,玩的比較兇一點兒。去年都沒存錢,就是剛出去那一年存了一萬多一點,然后回來都花光了。明年還是想出去,近處也沒什么活干。
面對生活,韋多富想改變,可沒什么辦法,看著腳下貧瘠的土地,只能繼續貧窮著、彷徨著。據云南省扶貧辦副主任吳遂介紹,盡管“十二五”以來云南省減少了440萬貧困人口,但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仍然是云南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大、最突出的“短板”,當下像韋多富這樣的貧困人口還有574萬。
吳遂:到2014年底,云南全省有貧困人口574萬,片區縣91個,重點縣73個,貧困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二位、片區縣和重點縣數量居全國第一位,仍然是全國農村貧困面最大、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
為了解決貧困現狀,文山探索實施了“山頂戴帽子、山腰系帶子、山腳搭臺子、平地鋪毯子、入戶建池子、村莊移位子”這“六子登科”模式治理石漠化,具體來說,就是封山育林、恢復植被,發展特色經濟林,實施高穩產農田建設等,文山州副州長李春林認為,借助這些方式有望拔掉石漠化這個文山致貧的主要“窮根”。
李春林:全面實施了滇桂黔石漠化文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累計完成投資887.24億元,實施了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民生改善、公共服務、生態環境、能力建設“六大工程”。
除此之外,少數民族貧困人口也是云南省解決貧困需要攻堅的一大重點。貢山縣獨龍江鄉地處橫斷山脈的高山峽谷地帶,是我國獨龍族唯一聚集地。2010年以來,當地從安居溫飽、基礎設施等6大方面集中建設。通過扶貧工程,獨龍江鄉孔當村村民肯國芳去年和小兒子一家搬進了新家,保留了獨龍族紋面傳統的老人家笑著細數生活的改變。
肯國芳:現在就有時候去鄉醫院看病,平時領一下孫子孫女。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就什么也不用擔心,煮飯有電就不用燒火了。
為了讓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與全國人民一起實現全面小康,云南省提出要在認真總結獨龍江鄉整鄉推進獨龍族幫扶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逐個研究提出15個特有少數民族特別是8個人口較少民族脫貧發展的總體方案,實施“整鄉推進、整族幫扶、整體脫貧”,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云南省委書記李紀恒強調,精準扶貧要對癥下藥、精準滴灌,不搞撒“胡椒面”式扶貧。要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有機結合的大扶貧格局,舉全省之力向貧困宣戰。
李紀恒:必須樹立新的幫扶理念,“眾人劃槳開大船”、全社會扶貧“大合唱”。實行省、州、縣、鄉四級干部聯動,對全省各級各類幫扶力量進行統籌安排、優化調整,從體制、機制上建立起集中和調動全省行政資源、人才資源、管理資源為一體的扶貧開發到村到戶的新模式,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兌現決不讓貧困地區、貧困群眾掉隊的莊嚴承諾。
在全省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云南省委書記李紀恒強調,當前云南省的扶貧開發工作已進入攻堅拔寨的沖刺時期,2020年以前平均每年需要減少貧困人口100萬人,時間緊迫、任務繁重。云南省將堅決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在全面小康進程中交出一份精彩的“答卷”,絕不拖全國的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