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昭通10月25日消息(記者 魏文青 實習記者 謝宛均)近日,“閃耀長征路 奮進新征程—地球上的紅飄帶”主題采訪活動走進云南昭通市威信縣,記者對“扎西會議”三處重要會址進行了深入探訪。這些會址包括水田寨花房子、大河灘莊子上和扎西鎮江西會館,是中央紅軍在1935年2月長征期間召開的重要會議地點,被稱為“扎西會議”。這些遺址不僅見證了紅軍長征的輝煌歷史,也是今天推動威信縣發展的“動力之源”。
扎西會議舊址(央廣網實習記者 謝宛均 攝)
紅色遺址傳承歷史文化
“扎西會議”是紅軍長征過程中的關鍵事件之一,在中國革命史上占據重要地位。為了紀念和傳承這一紅色歷史,威信縣建立了扎西會議紀念館,覆蓋扎西鎮老街、水田鄉水田村花房子和扎西鎮石坎村莊子上三處會址。紀念館以紅軍長征為主題,集收藏、展覽、研究、瞻仰、宣傳教育于一體,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和“云南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
館內展示了大量珍貴的歷史照片和文物,通過生動的介紹再現了紅軍在長征途中經歷的艱苦歲月。紀念館還通過舉辦紅色故事分享會、革命傳統教育講座等主題教育活動,為參觀者提供了一個深刻了解歷史的機會。同時,在清明節、兒童節、建黨節、建軍節及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等特殊節日,紀念館組織各族學生向革命烈士敬獻花籃,緬懷革命先烈,弘揚紅色精神。
展館內部(央廣網實習記者 謝宛均 攝)
紅色旅游助力鄉村振興
扎西會議紀念館和舊址自開放以來,已接待國內外游客1500萬人次,成為黨性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近年來,威信縣積極利用豐富的紅色資源,以紅色文化為依托,推動鄉村振興,龍洞村是這一成功模式的典型案例。作為一個地處烏蒙山深處的村莊,龍洞村曾因交通不便而發展滯后。隨著紅色旅游的發展,當地依托扎西會議舊址和自然風光,打造了獨具特色的“崖上石寨”景區。特別是在去年8.1公里長的水田花石旅游公路竣工后,村民們紛紛利用閑置資源,開設民宿和咖啡店,吸引了大批游客,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紅色旅游不僅改善了龍洞村的經濟狀況,也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質量。旅游旺季時,龍洞村每年接待游客達4萬至5萬人次,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9000元增長至15000元。紅色旅游為村民提供了穩定的就業機會,也為紅色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創造了新的途徑。
扎西會議舊址(央廣網實習記者 謝宛均 攝)
紅色文化吸引青年返鄉創業
紅色資源不僅推動了鄉村經濟發展,還吸引了大批年輕人返鄉創業。威信縣扎西鎮石坎社區莊子上居民小組是“扎西會議”舊址之一。這里通過修繕歷史遺址和發展紅色旅游,打造了紅色文旅示范點。90后青年魏康遠一直在東部沿海城市的餐館當廚師。在威信縣大力推動紅色文旅產業發展的背景下,村里基礎設施煥然一新,看好家鄉發展,魏康遠返鄉在紅色主題餐館當大廚。他表示,回到家鄉收入穩定,還能照顧家人,未來他計劃在村里開設餐館,進一步參與到家鄉的發展中。
威信縣依托紅色文化資源,結合鄉村振興戰略,通過布局紅色教育體驗區、紅色研學拓展區和紅色休閑區,創新“紅色+研學”“紅色+鄉村旅游”等多種旅游產品,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紅色旅游路線。
扎西紅色小鎮(央廣網實習記者 謝宛均 攝)
挖掘紅色資源,深化紅色旅游
如今在威信的街頭,紅色文化氛圍無處不在。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于整潔寬敞的道路上,各地的車輛頻繁往來,仿佛為這座小城增添了無盡的生機。扎西紅色小鎮更是吸引了大量游客,熱鬧非凡。扎西會議紀念廣場、扎西會議紀念館和紅軍烈士陵園等重要歷史遺址,成為人們追尋歷史足跡的重要場所。每一個角落都浸潤著深厚的紅色基因,令人感受到那段輝煌歲月的回響。
威信縣通過紅色文化與旅游的結合,成功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煥新”之路。未來,威信縣計劃依托紅色遺址,深化紅色文化的宣傳教育,同時擴大紅色旅游項目,吸引更多的國內外游客。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