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江涌潮逐浪高
“西藏的旅游業正是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孕育發展起來的,在國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的有力指導和相關部門的支持幫助下,伴隨著改革開放步伐,西藏旅游業迅速崛起,得到快速、健康、有序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自治區旅游發展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自1980年初中央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談會、1981年國務院第一次組織召開全國旅游工作會議后,我區旅游業開始起步,成立了西藏旅游游覽事業管理局和中國國際旅行社拉薩分社。1980年接待境外游客1059人次,是西藏和平解放到1979年20年間接待外國游客總數的40多倍。
截至2017年底,全區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9739.04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361.22億元。旅游業已成為西藏經濟建設的支柱產業。
起步發展:打牢產業基礎
1984年,中央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后,國家實施了43項援藏工程,其中,為西藏建設了8座賓館(飯店),隨即國務院又批轉了國家旅游局和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西藏旅游事業發展的報告,1986年11月,西藏自治區旅游局成立,到1987年接待境外游客達到6萬多人。
1990年以后,中央第三、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都把發展旅游業作為重點作出部署,中央有關部委幫助西藏制定旅游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國家旅游局提出以導游援藏方式支持和幫助西藏導游隊伍建設,從全國各地組織導游人員援藏,解決了我區導游隊伍建設滯后的燃眉之急,推進了整個旅游產業的加快發展和服務質量的提高,我區旅游業逐步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全區初步建立了比較完備的旅游產業體系,2004年接待旅游人次首次突破100萬大關,2005年接待旅游人次達到180萬人次。
快速發展:大旅游大產業
2006年,自治區黨委提出“一產上水平、二產抓重點、三產大發展”的經濟發展戰略,并將旅游業確立為“三產大發展”的龍頭產業,加大了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力度,特別是青藏鐵路建成通車和林芝米林機場通航后,旅游業發展更是突飛猛進。
2007年,自治區提出了“大旅游、大產業、大發展”的要求,明確了“十一五”及“十二五”期間旅游業的發展任務,確定了要把旅游業培育成我區主導產業的發展目標,為旅游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全區累計接待國內外旅游者402萬人次,比1980年增長近800倍,入境游比例躍居全國第二,呈現出“超常規、井噴式”的發展態勢,初步建立了支柱產業的地位,旅游產業的火紅朝陽,在雪域高原冉冉升起。
2008年,我區旅游業全面實施“請進來、走出去”系列宣傳促銷活動,邀請國內外旅游企業負責人進藏進行旅游線路景點的踩線考察和旅游環境考察;積極組織各市地組團前往對口支援的30多個省市和企業開展宣傳和促銷。截至2012年,我區旅游接待人次突破千萬大關、旅游總收入突破百億元大關,旅游收入占全區GDP的18.4%,旅游業得到迅猛發展。
提質增效:新氣象新作為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區旅游系統圍繞全國旅游“515”戰略體系,確立“特色、高端、精品”發展路徑,牢固樹立全域旅游新發展理念,緊扣提質增效工作主線,瞄準“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設目標,以“地球第三極”總體品牌建設為抓手,形成了“政府引導、部門聯動、條塊結合、分類指導”的大產業綜合推進的發展格局,產業間融合發展不斷深化。
2014年,自治區旅游局升格為自治區旅游發展委員會,從政府職能部門轉變為組成部門。新的《西藏自治區旅游條例》于2017年2月1日起頒布實施,開展《西藏自治區精品旅游景區評定規范》等地方標準編制,發布全區首批精品旅游景區名錄,為我區推進全域旅游發展、建設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截至2017年8月,全區有旅行社311家、星級飯店(賓館)243家,國家A級景區115處,全行業固定資產接近200億元,旅游業規模經濟已初步形成。據初步統計,2017年,我區農牧民群眾從事旅游業人數已達到12.5萬人,人均收入1.2萬元。帶動5.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旅游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更為重要的是,我區開發了一批如雪頓節、雅礱文化節、羌塘賽馬節、珠峰旅游文化節、林芝桃花節等具有地方特色、民族風情的旅游產品,形成了以拉薩為中心、輻射全區的旅游資源開發利用格局,旅游客源市場也由1980年發展之初單一接待外賓發展到今天集入境、出境、國內三大市場為一體的旅游客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