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西藏率先實現有意愿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100%目標
截至2017年年底,全區七市地60周歲以上人口總數為278555人,占戶籍人口數的8.47%。為了使全區的老人“老有所養、心有所依”,自治區黨委、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養老扶持政策,推進社會福利院、農村敬老院、老年護理院的建設,改善孤寡老人的收養供養條件,建立適度普惠養老服務體系,提高集中供養率。
昨日,記者從自治區民政廳了解到,截至2017年年底,全區常住人口數3333553人,戶籍人口數3287171人。其中,60周歲以上人口總數278555人,占戶籍人口數的8.47%;65周歲以上人口總數190340人,占戶籍人數的5.79%;100周歲以上人員數117人。
據了解,2016年自治區政府下發了《西藏自治區關于建立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等老年人補貼制度的實施意見》,對經濟困難高齡、失能老人發放護理補貼。據統計,2017年,全區享受補貼的老人共有26230人,領取資金15085320元。
據統計,2017年全區享受80歲以上壽星健康補貼人數30784人,領取壽星健康補貼資金1212.85萬元。其中,80歲至89歲27559人,每人每年300元,資金1048.28萬元;90歲至99歲3137人,每人每年500元,資金193.35萬元;100周歲以上89人,每人每年800元,資金8.48萬元。
自治區民政廳老齡辦副主任李健寧介紹,拉薩市、山南市根據自身財政收入開展了提標擴面工作,即領取年齡降至70周歲,各年齡段補助標準也做了相對提高。人均預期壽命有所提高,領取壽星健康補貼人數在逐年增多,以區直、中直單位為例,2017年領取人數為2663人,補貼資金83.66萬元。2018年初步統計人數為2874人,補貼資金90.55萬元。
據了解,近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養老扶持政策,推進社會福利院、農村敬老院、老年護理院的建設,改善孤寡老人的收養供養條件,建立適度普惠養老服務體系,提高集中供養率。在城鎮基本建立了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主要內容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在農牧區也初步建立了以家庭養老為主,以土地保障為依托,以社會扶持為補充的養老保障體制。
“為了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各市地為8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壽星證》,可享受壽星健康補貼,2017年全區共有30784位老人受益。”李健寧說,此外,自治區黨委、政府也非常重視五保老人的生活,在原有社會福利機構基礎上改建和新建了95個五保戶集中供養機構,集中供養五保老人1萬余人,率先在全國實現了有意愿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100%的目標。對有意愿的五保老人進行集中保吃、保穿、保住、保醫、保葬等五項生活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