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教育、金融以及互聯網正在迅速改變著高原傳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狀態。近年來,西藏通信業以“建光網、提速度、促普及、擴應用、降資費、惠民生”為總體目標,積極推進“寬帶西藏”建設,力爭到2020年,100%的行政村實現通寬帶,98%的行政村實現通光纜且寬帶接入能力達到12M以上。
互聯網改變市民生活
記者從自治區通信管理局了解到,自治區通過開展“電信普遍服務試點”,推進農牧區光纖寬帶網絡建設,全區光纖端口達121萬個。目前自治區所有鄉、鎮實現固定寬帶網絡覆蓋。截至今年6月,全區固定寬帶用戶數達到50.9萬戶,同比增幅55.9%,同比增幅全國排名第一。固定寬帶用戶數較上年末凈增加10.8萬戶,凈增用戶數持續增長,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達到59.6%。全區20M以上寬帶接入用戶占比達到85.1%,50M以上速率的固定寬帶接入用戶占比68.1%,100M以上速率的固定寬帶接入用戶占比24.4%。
仁青拉宗的家位于娘熱鄉阿壩林社區,在拉薩生活了15年的她,親身體會到了寬帶網絡帶來的變化。現在家里的三個孩子都是“手機控”,今年1月,在孩子們的一再央求下,仁青拉宗辦理了家庭寬帶。從此,周末家里變得熱鬧了起來,二兒子經常會帶朋友來家里玩手機上網,而仁青拉宗也從一個家庭主婦變成了家里的“快遞員”。
大女兒和二兒子經常用手機網購,但由于都是學生,平常要上課,于是仁青拉宗就成了簽收快遞的“快遞員”,最多的時候一個星期拿了三次快遞。仁青拉宗的小女兒正在上初一,但英語成績不理想,自從安裝了寬帶之后,經常使用手機,在有道詞典里翻譯英語單詞,學習英語的讀音和發音。“班里的老師們在微信上建立了學習群,每天都會發一些家庭作業,有時候還可以直接跟老師在線交流孩子的學習情況,家長也能很好地掌握孩子在學校的動態,這就是互聯網帶給我們的最大好處。”仁青拉宗說道。
墨脫縣背崩鄉背崩村村民紅林深深體會到了互聯網的強大。“在沒有通公路的時候,家里的生活比較單一,2013年10月墨脫通車后,很多好玩的、好吃的都引進來了,現在村里大部分家庭都用上了互聯網,干完活,回家休息、看電視、玩手機、刷朋友圈、聽音樂成為常態。”紅林說道。
提速降費惠及民生
近年來自治區通信業以“建光網、提速度、促普及、擴應用、降資費、惠民生”為總體目標,積極推進“寬帶西藏”建設。城關區吉日社區居委會黨總支書記巴桑次仁說:“吉日社區一共有607戶人家,除了外來人員,當地居民都已經安裝了互聯網,每次走訪時,都能看到孩子們拿著手機瀏覽各大網站和使用社交APP,生活變得更加輕松便捷。”
另外,自治區通信業通過實施“移動廣覆蓋”工程,不斷擴大移動通信網絡的覆蓋深度、廣度。為了向廣大用戶提供優質、廣泛、便捷的移動通信服務,移動將通信基站建在農村、景區、鐵路公路沿線、隧道、機場等。據悉,截至今年6月,我區移動通信基站已有2.80萬個。其中,3G基站1.04萬個,4G基站1萬個,基站總數比2012年年底增長了3倍。同時,為了更好地服務群眾生活,中國電信西藏公司以“千兆引領、百兆主打”為目標,寬帶速率實現了超10倍的提升,寬帶資費降幅達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