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中部有一個“朱日和”,那里沙場點兵、金戈鐵馬;而在內蒙古東部同樣有一個“珠日和”,那里郁郁蔥蔥、風景秀麗。它就是扎賚特旗胡爾勒鎮的查干珠日和嘎查,一顆美麗的“白色心臟”,一座綠意盎然的“森林鄉村”,一處休閑度假的旅游勝地。

  查干珠日和系蒙古語,意為白色的心臟。嘎查現有耕地面積2萬畝,草原面積3萬畝,林地面積2萬畝,森林覆蓋面積超過70%。2020年初,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認定為國家森林鄉村。但是偏遠的地理位置、惡劣的自然環境、單一的生產經營模式,導致這里的村民曾經生活貧困,發展受限。近年來,在國家扶貧政策支持下,查干珠日和嘎查創新發展方式,堅定走綠色引領發展之路,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路徑方法,將生態保護貫穿嘎查發展建設過程中,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依托“地域特色”,讓農業更強

  查干珠日和嘎查利用當地的2萬多畝耕地,種植玉米和大豆,其中90%是玉米。擴大經濟果林,帶動每戶栽植沙果樹10棵以上,增加面積200畝。同時發展林下經濟,種植柴胡、防風等中藥材130畝;在盟衛健委的幫助協調下,投入幫扶資金100萬元引進西門塔爾雜交牛70頭。此外還運用“公司+基地+農戶”的創新模式,引進蒙羊牧業公司集中養殖的1000余只羊,不僅給嘎查帶來棚圈租賃收入,還帶動村民學習借鑒養殖技術,實現利潤、效益雙增加;引進漁業,建設占地面積2.6萬平方米、水面面積1.8萬平方米的魚塘,并投放魚苗2000斤。

  “查干珠日和嘎查在積極發展農牧漁業的同時借助盟旗共建的歷史機遇,將嘎查逐步建成旅游觀光、餐飲民宿、采摘垂釣、民族文化活動、奶制品生產加工、展銷為一體的旅游文化村莊和鄉村振興樣板村。”查干珠日和嘎查駐村第一書記劉新平自豪地說。

  依賴“鄉村建設”,讓農村更美

  查干珠日和嘎查推進鄉村振興樣板村建設,全力打造鄉村振興示范點。目前,已對村民住所進行集中改造,統一了建筑風格,其中屋頂改造3萬多平方米,院墻翻新2萬多平方米,村內街道硬化22公里,新修2.2公里水泥路;建設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的民族廣場,包括賽馬跑道、摔跤和射箭場地、主席臺、觀眾看臺、進出路硬化等附屬設施;建設具有民族特色的蒙古包建筑,作為奶制品生產、加工、展示和銷售基地;在北山果園建設景觀臺、涼亭、木棧道、修繕敖包等,已形成新的旅游景點。

  “以前我們農閑的時候是各回各家,從不出門的,即便出門也沒什么可看的。現在不同了,村子這么美,我們沒事就出去逛一逛,看一看果園、爬一爬山。村子里新建的魚塘是我必去的地方,這可是我的愛好,釣一釣魚,放松一下心情,生活別提多美了!”76歲的村民邢樹魯斯對村里的變化贊不絕口。

  依靠“集體經濟”,讓農民更富

  集體經濟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查干珠日和嘎查立足本地實際打造經濟林,每年在推動旅游業發展的基礎上,林果業可實現收入5萬元以上;建造的魚塘旅游觀光點,每年可通過出租魚塘水面收入近3萬元;種植的柴胡、防風等中藥材,每畝可獲6000元收入,預計3-5年內收益;引進的70頭西門塔爾雜交牛,年預期效益20萬元。截至2019年底,集體經濟穩定在60萬元以上,嘎查建檔立卡貧困戶86戶、250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農牧民人均收入6500余元,貧困人口人均收入4400余元。

  “村子的變化是翻天覆地,我們生活的改變也是天差地別。原來真的是一個字‘窮’。但在國家的幫扶下,我們都已經擺脫了貧困。現在我家種植了30畝玉米地,養殖了2頭牛、5只羊,干著一份護林員的工作。對于生活,我們充滿激情;對于未來,我們也充滿信心。”查干珠日和嘎查建檔立卡貧困戶包寶張開心地說。

  查干珠日和嘎查這顆美麗的“白色心臟”正迸發著無與倫比的生機與活力。(許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