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新發地市場探索“造血式”扶貧新路子
新華社北京9月20日電(記者陶俊潔 劉玉龍 閆鵬)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記者近日采訪時了解到,北京新發地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中心通過建市場、搭平臺、立模式孕育出百余位農產品行業“經營百強”“單品大王”。在此基礎上,通過讓農戶入股,“百強”“百王”抓產銷兩頭的模式,打通了產業扶貧之路的“最后一公里”,打造出“造血式”扶貧的新樣本。
建市場 促進農產品高效流通
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里話豐收。不過,擔心種出來的糧食果蔬賣不出去,也成了農戶每年幸福的“煩惱”。如今,位于北京南城的新發地市場,搭起了農產品產供銷的橋梁。
據介紹,新發地市場固定攤位近2000個、定點客戶4000余家,日均可吞吐蔬菜1.8萬噸、果品2萬噸、生豬3000余頭、水產1800多噸,年交易額超過一千億元,吸引全國各地的經銷商前來交易。
圖為北京新發地市場各類農產品交易廳
“新發地市場就是要打通田間到市場的‘最后一公里’,幫農戶把農產品換成真金白銀!北本┬掳l地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中心辦公室主任趙志剛說。
近些年,新發地市場通過發展訂單農業,在全國建設了16個分市場、300萬畝生產基地,與全國168家年交易額億元以上的市場商戶建立了新型的利益聯結機制,保障和滿足了首都農產品的安全穩定供應。
搭平臺 孵育農產品行業龍頭
經常去新發地市場批發果蔬的采購商都清楚,新發地有眾多“單品大王”,比如“芒果大王”李建英、“蘋果大王”張愛黨、“石榴大王”鄭得厚……他們是農產品批發行業的佼佼者。
“扶大、扶優、扶強、扶品牌”是新發地市場的發展戰略。歷經30年,新發地市場培育出了百余位農產品流通領域規模大、能力強、信譽好的大商戶,孵化出百余位有一定經營規模、經濟實力和購銷網絡的農產品流通企業,在農產行業中起到“頭雁效應”。
北京鵬程萬達果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潘孝;蚴潜姸唷皢纹反笸酢钡目s影。他是“闖”出來的“西瓜大王”。他起初在北京沙子口市場搬卸水果,后來到寧夏平羅等地收瓜,成為市場上小有名氣的批發商,1998年乘上新發地市場這艘“綠色航母”,現已成為多家電商平臺自營店最大農產單品供應商。
又比如“獼猴桃大王”徐柱,剛到新發地市場時騎著三輪車賣水果,而今他的公司一年水果貿易流水就超過8億元,F在他的夢想就是將手上的“悠樂果”獼猴桃打造出“國際范兒”,能與國際知名品牌同臺競爭,擦亮中國本土水果品牌。
立模式 幫貧困戶實現產銷對接
“貧困縣大多是農業大縣,扶貧關鍵是要幫農民兄弟實現‘造血’。”趙志剛說。新發地市場依托市場資源,聯合地方政府、龍頭企業共同發力,摸索出“‘百強’‘百王’抓產銷兩頭、農民干中間”的產供銷一體化發展模式,找到了產業聯動“造血式”扶貧新路子。
2017年,新發地市場委派“甜瓜大王”張宗志在蘭考縣建設了蜜瓜標準化種植示范園,帶頭種植的近2000畝蜜瓜在新發地市場上銷售取得顯著收益后,激起當地農戶參與熱情。農民通過土地和勞動入股,“百強”“百王”給予種植技術指導和打通銷路,與當地政府一同在扶貧事業上實現了“多贏”。
圖為北京新發地市場對口產業扶貧項目蘭考蜜瓜銷售專區
在蘭考農戶嘗到蜜瓜的“甜”后,新發地市場引導商戶將前期的示范園改為育苗基地,全部供給當地農戶種植,而且貧困戶可以免費領取,最終形成“兩果一菜”(蜜瓜、地瓜、花生)的種植模式,改變了當地過去依靠花生單一品種的困境。
中物聯大宗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周旭表示,我國農產品市場流通的供需兩端都存在散、小的特征,發展農產品現代供應鏈能打通生產源頭和零售終端,以新型利益聯結機制為核心推進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最終實現多方共贏,推動我國農業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