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波長顆粒物激光雷達、大氣臭氧激光雷達、離子色譜分析儀……走進位于安徽省合肥蜀山區的中國環境谷展示大廳,一批環保領域“高精尖”設備精彩亮相,被廣泛用于大氣污染物探測、氣溶膠成分監測、化工廠區有毒有害氣體監測等應用領域。
繼布局“中國聲谷”“安全谷”“健康谷”“網谷”之后,近年來,被譽為“創新之都”的安徽省合肥市正在全力打造“中國環境谷”,努力培育“五谷豐登”的綠色產業發展新格局,成為推動合肥高質量發展的又一張閃亮名片。
坐落于合肥蜀山區的中國環境谷。
產業集聚:構筑綠色發展的新高地
作為一家土生土長的企業,合肥中科環境監測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8月,在短短2年多的時間里,這家致力于大氣污染物監測的企業依托于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迅速發展壯大,先后承擔了一系列“智慧環保”項目,通過“地空天”一體化、全方位立體監測和“貼身管家”式服務,成為解決大氣污染治理問題的“環保醫生”。
“我們利用大氣環境污染檢測先進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承擔了100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項目,為重大活動提供空氣質量保障預測和評估數據。”該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張翔介紹。
近年來,合肥蜀山經開區以一流營商環境集聚“第一資源”。“我們瞄準了環境產業的最高端最前沿,包括水、氣、土、固廢物等環境科技領域,吸引更多有技術、有產品、有實力的一流環境類技術企業集聚到蜀山經開區,共同合作,共同發展。”蜀山經開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蘇文安表示。目前,中國環境谷已聚集一大批環保產業企業,相關產業已形成集聚發展態勢。
為促進環境產業發展,蜀山區先后出臺《蜀山區加快環境產業發展實施意見》《促進環境產業發展政策》《支持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環境產業合作示范園區政策》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成立平臺公司、制定“151”環境科學研究與產業發展體系,每年投入5000萬元專項資金,設立6600萬元天使基金以及首期2億元規模的“戰新貸”金融產品,用“真金白銀”助力企業發展。
龍頭帶動,集群發展。在這塊不斷升溫的熱土上,逐步形成了“環保技術研發—核心基礎零部件生產—環保裝備制造—環境治理、環保工程及環保服務”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以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綠色發展。
據統計,在短短的不到三年時間,該區匯集了以合肥中科環境監測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有限公司、安徽寶龍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賓肯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等龍頭骨干企業為代表的環境領域行業重點企業112家,環境產業生態鏈逐步完善,成為該區綠色發展的主陣地。2019年,蜀山區節能環保產業累計實現產值近55億元。
科技創新:激揚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
說起合肥的發展優勢,在外闖蕩打拼多年的安徽賓肯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光紅,深有感慨地說:“合肥科研資源非常豐富,對企業的支持是全方位的,既有前沿性質的理論支撐,又有技術層面的指導。我們在這里,很容易就能獲得支持幫助,可以及時對接科研資源。”
今年疫情發生后,針對城市地鐵空間空氣傳播防控需求,該公司積極組織技術團隊與科研單位,啟動應急科研攻關,開展“地鐵空間全面空氣空消-局部強化處理-微生物在線監測”的一體化空消、監測技術與裝備示范應用研究,對人流密集場所空氣進行防疫消殺。目前,該產品已廣泛應用于合肥地鐵,成為疫情期間保障人們出行安全的又一“利器”。
安徽賓肯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展廳一角。
除了關注“行”,賓肯電氣對“吃”也尤為重視。今年疫情期間,針對餐飲行業的特殊需要,該公司開發出離子風幕機,可以通過帶正負電荷的氣流,將人體身上所帶的電荷進行中和,最大限度消除空氣污染,減少食客交叉感染的風險,實現了24小時動態殺毒,滿足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后,人們對外出安全就餐需求。
這是中國環境谷企業矢志科技創新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合肥蜀山區大力實施“技術創新為導向”的產業發展理念,走好“產、學、研、政”之路,已建成大氣環境污染監測先進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等4個國家級科研平臺,以及城市污染物轉化重點實驗室等20個省級科研平臺,形成良好的環保技術產品研發環境。
園區在技術創新和本地應用方面形成良好示范。中科環境、寶龍環保、賓肯電器、中科天達聯合承擔的蜀山區環境監測儀器與應急處理設備重大新興產業獲批第四批安徽省重大新興產業專項。“合肥環境產業技術創新研究中心”被安徽省發改委納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項目庫第一批入庫項目。《蜀山區先進環保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列入2020年安徽省高技術產業化專項支持計劃。目前,正積極組織區內水環境監測、治理領域相關企業聯合申報第五批安徽省重大新興產業專項。
2019年,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環境產業合作示范園區正式落戶蜀山區,標志著更多環境行業的創新資源匯聚合肥,打造服務于長三角地區的環境產業高地,高標準建設“中國環境谷”。
源源不斷的創新資源,匯聚成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按照規劃,到2025年,蜀山區將力爭環境產業產值規模超過500億元,把中國環境谷打造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節能環保戰新產業集群。
資源對接:注入綠色產業發展“新動能”
“來這里發展,我們最看重的還是這里的人才資源。”安徽實樸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實驗室經理余宜武開門見山地說。
這家去年剛剛成立的環境檢測機構,參與了安徽省農用地及重點行業企業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在余宜武看來,環境檢測對技術的要求相對較高,需要高層次的人才。而合肥高校資源多、人才集聚,可以選用的人才非常多,對于企業發展很有幫助。
“合肥最大的資源優勢就是科技人才!”說起落戶合肥蜀山區的初衷,企業家們不約而同的回答,道出了共同的心聲。
來自合肥市蜀山區發改委的統計數據顯示,合肥蜀山區集中了全市科教資源的70%,擁有高等院校27所,科研院所56個,國家大科學工程、重點實驗室75個,科教人才和高校學生20余萬人,年創新成果、專利發明近萬件。“創新磁場”迸發強大吸引力。
俯瞰中國環境谷。
除了人才資源,合肥蜀山區還積極搭建產業對接平臺,促進行業間的交流合作。今年9月,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首個環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正式成立,為區域間的協同創新搭建了新平臺,促進長三角環境產業深度發展。
合肥中科環境監測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有限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張翔,還有另一個頭銜——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首個環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副秘書長,由于工作的關系,他經常與行業內企業打交道。
“過去,企業缺乏有效途徑推廣產品和服務,現在通過園區搭建的平臺,將有助于資源的‘引進來’和‘走出去’。”張翔認為,合肥蜀山區對企業幫扶不是大水漫灌式的,而是針對企業需求提供精準滴灌式培育和扶持,通過深化產業鏈深度對接,為環保企業提供一條龍服務,加速打通上下游產業鏈。
作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環境產業合作示范園區的中國環境谷,是安徽省目前唯一環境產業集聚園區,聯手長三角地區9座城市共同打造大氣、水、湖泊、農田土壤、煙氣污染監測及治理等五個“國家工程實驗室”,同時發揮九個城市的不同優勢,攜手開展環境領域的科研攻關和產業轉化。
蜀山區發改委主任鄧義杰表示,未來,中國環境谷將打造成為環境領域全國技術策源地、重大關鍵產品來源中心,力爭到2023年,引進3個國家級研發平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環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將成為服務長三角地區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的重要力量。
“作為環保科技類企業的集聚區和產業鏈的建設推動者,蜀山區依托中國環境谷,正在源源不斷地為長三角一體化綠色發展注入‘新動能’。”合肥市蜀山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蜀山區將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爭做全國環境領域技術策源地,打造全國(長三角)一站式環境治理綜合服務平臺、籌建全國(長三角)環境技術集中交易中心等,推動綠色產業發展實現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