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3月20日消息(記者周思楊)3月18日,國網天津濱海公司基于大語言模型的“線損分析專家”正式上線應用,有效解決了傳統分析方法數據分散、分析效率低、業務門檻高等問題,有效提升線損分析效率,打造了數智賦能電網業務轉型升級的典型案例,推廣價值和應用潛力突出。

正在電腦前查看線路線損分析報告的孫建剛是公司運檢部線損專責,在簡單輸入線路名稱和分析需求后,“線損分析專家”便自動根據業務邏輯規劃處理步驟,逐步調用工具分析數據,快速生成詳細的分析報告。“‘線損分析專家’的上線為我們帶來了一系列的業務流程變革。每周從天津公司發布的‘營配調貫通及同期線損核心指標穿透管控看板’獲取高負損線路明細后,通過智能問答,我們第一時間就能全面掌握引發線路高負損的真正原因,減少了業務環節,提升了處置效率。”孫建剛感慨地說,“以前分析一條線路線損,需要花費半天時間才能完成。現在5分鐘就能完成多條線路的分析,還能發現很多之前沒注意到的異常信息,真是太驚喜了。”

濱海公司從事反竊查違工作20余年的營銷業務專家于進匯深度參與了分析工具的規則設計。她表示:“‘線損分析專家’通過將數十年積累的現場經驗沉淀轉化為AI算法中的‘數字基因’,甚至能夠做到分時分戶對竊電嫌疑戶的用電行為進行監控,解決了傳統稽查依賴經驗、費時費力問題,開創了‘經驗數字化、研判智能化、防控精準化’的線損治理新范式。”

隨著DeepSeek等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快速崛起,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至各行各業。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推動電網業務加速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線損分析專家”是由濱海公司數字科創中心自主研發核心架構與主要邏輯模塊,將大語言模型自然語言處理能力與函數調用能力應用于同期線損分析等復雜電力數據分析業務場景中,探索出“大模型智能體+決策鏈+工具庫”深度融合的智能業務解決方案,為員工提供了一站式線損分析服務。

“近年來,濱海公司依托數據共享創新應用平臺,自主開發了二十余種線損數據分析模型,此次通過整合大語言模型自然語言處理能力,創建了該‘線損分析專家’,能夠針對高損、負損等不同情況自動制定分析策略,通過調用多種數據模型自動完成數據處理和分析。”濱海公司數據分析班班長馬劍介紹說道。除了提供線損分析功能,“線損分析專家”還擁有強大的擴展能力。馬劍展望道:“我們正在研究將這種解決方案應用于臺區過電壓治理、充電樁管理等更多業務場景,隨著模塊化工具的不斷開發更新,大模型的潛力將進一步釋放,充分展現其在電力行業中的深度應用價值。”

通過自主構建工具庫與智能決策流程,“線損分析專家”助力濱海公司突破了大模型在電力領域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難題,提供了精準高效的智能服務體驗。下一步,濱海公司將進一步加快人工智能規模化應用,奮力推進數智賦能公司和電網高質量發展。

編輯:韓雨晨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