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12月29日消息(記者賈立梁 褚夫晴)29日上午,記者從天津市食品安全新聞發布會獲悉,為保障津城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天津“雙安雙創”提升食品安全整體治理水平,市食安辦聯合市農委、市市場監管委、市檢驗檢疫局等食安委成員單位,打造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平臺,強化社會共治力量,延伸監管“最后一公里”觸角。
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問題和公共安全問題,調查數據表明,74.49%的受訪者表示“非常關注”或“比較關注”本地食品安全問題。2017年天津市食品安全消費者整體滿意度得分為73.33分,消費信心指數是73.35。
為有效凈化全市食品安全市場環境,天津市食安辦、市場監管委副主任何福介紹,從1月起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以打擊假冒偽劣、侵犯知識產權為重點的食品安全清理清查專項行動。截止目前,全市共打擊端掉各類“黑窩點、黑作坊、黑工廠”565個,依法取締各類無證無照經營2901戶,停業整頓896戶,立案查處各類違法違規案件1236件,罰沒款1858萬元。移交公安部門涉嫌食品安全犯罪案件90件,抓獲嫌疑人149人,批捕47人,審判23人,全市食品安全清理清查專項行動取得突出成效。
“雙安雙創”提升食品安全整體治理水平
繼天津市靜海區、武清區確定為第一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試點單位之后,和平、西青、津南、寧河又相繼成為第二批食品安全創建試點區,西青區、寶坻區被確定為第二批創建試點單位。2018年天津市環京地區完成“京津冀食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創建目標;2020年全市完成“京津冀食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創建目標。
記者了解到,與創建前相比,四個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區的創建區村居食品安全協管人員由876人增加到1735人,增長了98.05%;食品安全年財政投入從989.56萬元增加到3856.7萬元,增長了3.9倍;監督抽檢由每年3434批次增加到9795批次,增長185.24%,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快速檢測由每年74320批次增加到101119批次,增長36.06%。與創建前相比,四個農產品質量安全創建縣(區)同樣成效顯著,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經費由894萬元提升到1667萬元,增長87%;區、鄉鎮和村三級監管機構隊伍從1431人增長到2491人,增長74%;“三品一標”農產品數量由282個增長到464個,增長65%;農產品質量安全快檢樣品數量由18萬份增長到32萬份,實驗室檢測由2194份增加到4230份,分別增長44%和93%。
智慧監管“跨出全新步伐”
圍繞“注重預防、全程監管、聯合懲戒、信息公開、社會共治”五大理念,天津市食安辦聯合市農委、市市場監管委、市檢驗檢疫局等食安委成員單位,積極打造食品安全綜合監管平臺。目前已完成7大子系統的研發工作,食品安全日常監管“巡更”系統和關鍵風險點控制系統正式上線運行。
基層監管干部配備了1178臺移動執法終端,食品安全日常監管“巡更”系統借助移動執法終端實現了監管痕跡電子化,全市8萬戶食品生產經營主體按照A/B/C/D劃分為四個等級,監管干部通過GPS定位要求監管干部必須在規定時間、規定地點上傳檢查結果,強化了日常監管的“過程控制”和“結果控制”。
關鍵風險點控制系統通過在“從農田到餐桌”的關鍵點位設置風險控制點,風險預防前跨一步,有效預防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的潛在風險,目前已在10家企業試點運行。檢測、大數據分析、主體信用等其他的子系統正在緊鑼密鼓的研發,天津市食品安全綜合監管系統全面建成后將顯著提升食品安全監管的科技含量和整體水平,為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提供有力保障。
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力量有效強化
天津市按照每村居兩人標準共配齊配全村居食品安全協管員10082名。各區制定出臺了相應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機制。在食品安全清理清查專項行動中,村居協管員充分發揮“發現隱蔽案源、彌補監管縫隙、宣傳食品安全法律法規、舉報違法犯罪行為”四項職能,充分利用自身熟悉村居環境優勢,積極參與排查村居、廢棄廠房、空置民房、出租房屋、寫字樓等隱蔽制售假冒偽劣食品“黑窩點、黑作坊、黑工廠”工作,有效延伸了監管“最后一公里”觸角。
編輯:
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