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科技部和財政部8月27日聯合發布的《2019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以下簡稱《公報》)顯示,2019年,全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22143.6億元,比上年增加2465.7億元,增長12.5%;R&D經費投入強度(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2.23%。
科技經費投入呈現三大突破
“2019年我國科技經費投入表現出三個突破,第一個突破是研發經費突破2萬億元,增速達到12.5%,連續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劉輝鋒對科技日報記者說,研發經費投入強度較上年提高0.09個百分點,為2012年以來最大增幅;且這一數字達到歷史新高,超過2018年歐盟15國平均水平。
《公報》顯示,2019年,我國基礎研究經費為1335.6億元,比上年增長22.5%,占R&D經費比重為6.03%。高等學校、政府屬研究機構和企業的基礎研究經費分別為722.2億元、510.3億元和50.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2.4%、20.6%和51.6%。其中,高等學校和政府屬研究機構對全社會基礎研究經費增長的貢獻分別為54.0%和35.6%,比上年提高2.9和1.9個百分點。
“基礎研究經費占研發經費比重首次突破6%,這是第二個突破。基礎研究經費較上年增長22.5%,為2012年以來最高增速。”劉輝鋒說,2012年以來,基礎研究經費占比穩步提高,2015年突破5%,2019年突破6%。
“這離不開國家對基礎研究給予的前所未有的重視和支持。”劉輝鋒說,2018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后,科技部牽頭頒布了多項加強基礎研究的政策,其中特別強調提高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力度,拓展和完善基礎研究投入渠道。
我國科技經費投入的第三個突破,則是國家財政科學技術支出突破1萬億元,達到10717.4億元。其中,中央財政科學技術支出4173.2億元,增長11.6%,為2012年以來最高增速,占財政科學技術支出的比重為38.9%。
“三個突破成績的取得,表明我國的科技經費投入為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創新型國家建設邁入歷史新階段。”在劉輝鋒看來,黨的十九大以來,科技部門密集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支持創新創業的政策措施,這些政策相繼貫徹落實,在創新鏈的投入端實質性加大了對研發和創新活動的支持力度。
《公報》指出,2019年,企業R&D經費達16921.8億元,比上年增長11.1%,占全國R&D經費的比重達76.4%,對其增長的貢獻達68.5%。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首席統計師鄧永旭認為,企業R&D經費投入強度的穩步提高,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投入結構三個問題待解
雖然我國科技經費投入規模穩步增加,結構持續優化。鄧永旭提醒,我國R&D經費投入強度與美國(2.83%)、日本(3.26%)等科技強國相比尚顯不足,基礎研究占比與發達國家普遍15%以上的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較大,R&D產出多而欠優的現象亟待改善。
“盡管科技經費投入總量和規模增長顯著,但在投入結構上仍存在一些不足,‘十四五’期間科技工作應致力于解決這些問題。”劉輝鋒說,要繼續保持研發經費增長態勢,確保增速不下降。雖然我國研發經費總量已多年位居世界第2位,但研發經費投入強度與美國、日本、德國等創新強國還有較大差距。而且,今年受疫情影響,經濟和科技各領域的發展放緩,要繼續保持研發經費高速增長態勢,將面臨較大壓力。
2020年是我國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三步走”目標的第一步,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收官之年。基礎研究如何再發力強弱項?
“要有效提高企業的基礎研究投入。基礎研究經費占比雖然突破6%,但仍未扭轉三類研發活動在投入上的結構失衡。與美日歐居創新型國家前列的國家相比,我國基礎研究占比仍處于較低水平。”劉輝鋒分析說,主要原因在于,我國企業作為研發經費增長的主要拉動力量,其在基礎研究上的投入占比非常低。2019年,企業的基礎研究經費投入為50.8億元,雖較上年增長51.6%,但占企業研發總經費的比重僅0.3%,遠低于全社會平均水平。
多年來,國家財政科技投入中,地方財政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從2009年的49.5%提高到2019年的61.1%。“需要注意的是,地方財政科技支出中研發經費所占比重大大低于中央財政。”劉輝鋒建議,“十四五”期間,要實現研發經費投入的進一步增長,特別是基礎研究投入占比,應著力提升地方財政科技支出中的研發經費占比。(記者 劉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