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廣袤的農田上,無人機的身影越來越多。精準施藥效果好、節水節藥能力強、省時省力效率高,2012年以來開始加速應用的植保無人機正在進入爆發增長階段。雖然發展前景廣闊,但市場生態遠未成熟,價格戰等行業潛在發展風險仍需警惕——
作為農業高新裝備,植保無人機精準施藥效果好、節水節藥能力強、省時省力效率高,成為田間地頭“新寵”,短短幾年時間涌現出上千家無人機制造和服務企業,大大緩解了我國農業植保環節長期存在的“打藥難”問題。在當前農村勞動力短缺情況下,植保無人機前景廣闊。但是,作為新興產業,植保無人機發展受到技術、政策、市場等諸多因素影響,究竟能飛多高?
植保無人機成農田“新寵”
9月,在新疆廣袤的棉田上,極飛科技總經理彭斌看著自己公司生產的一架架植保無人機在進行棉花脫葉劑噴灑作業。“植保無人機作業效率高,與傳統人工噴藥相比,每架植保無人機的工作效率相當于60個勞動力,可以大幅節省農村勞動力。植保無人機噴灑農藥,可以節省30%的農藥和90%的水資源。”彭斌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近年來,我國用于農作物植保的農用飛機發展很快,新機型和新技術廣泛應用于水稻、小麥、玉米、甘蔗、果樹、棉花等多種作物病蟲害防治作業上。中國農機化協會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正在服役的有人駕駛農用飛機約130架左右,主要集中分布在黑龍江和新疆地區,其中北大荒通航公司擁有國內外機型101架,年作業覆蓋面積3000萬畝左右。而2012年以來,植保無人機應用逐年加速發展,產品覆蓋單旋翼、多旋翼、油動、電動等多個品種,至2018年底,國內植保無人機擁有量已達3萬多架,全年作業量達3億畝次,預計2019年底,擁有量將超過4萬架,作業面積將超過4億畝次。
“農業生產需求和農民歡迎是植保飛機特別是植保無人機發展迅速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國農機化協會副會長、農用航空分會主任委員楊林說。我國農業植保機械化水平低,施藥技術落后,70%以上地區采用人工背負式噴霧機械或機動噴霧機械,特別是南方水稻產區,由于有水的稻田還沒有適用的地面植保機械施藥作業,只能依靠人工背負機動半機動施藥器械作業,高溫天氣極易出現作業人員中毒、傷亡事故。植保無人機的推廣使用不僅可以有效減少農藥中毒、傷亡事故發生,還具有節水省藥、不傷農作物、便捷高效、調度轉場方便和環境條件適應性廣的顯著優勢。
“國家大力扶持是驅動植保無人機市場發展的強勁動力。”華南農業大學教授蘭玉彬說。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求“加強農用航空建設”,引發了國內植保無人機產業爆發性增長。2017年以來,有關部門試點推行植保無人機購置補貼,支持引進植保無人機技術推進了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進一步激發了植保無人機市場需求。
植保無人機改變了我國傳統人工噴施農藥植保方式,市場前景廣闊,潛力巨大。目前我國擁有耕地面積20億畝,年病蟲害發生面積40億至50億畝次,但植保無人機年作業面積遠低于總防治面積,供不應求。
“雖然植保無人機有著廣闊發展前景,但也存在很多利空因素。”大疆農業公關經理樊文澤認為,目前植保無人機市場各個要素還不完善,市場生態距離成熟還很遙遠。飛防植保知識的普及,銷售與服務渠道建設,植保隊商業模式建立等,均需大量投入與長周期運營。
科技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
在植保機械總體發展較好形勢下,植保無人機成為行業投資熱點。我國植保無人機發展始于本世紀初,深圳高科新農技術有限公司、珠海羽人農業航空有限公司、全豐航空、極飛科技、北方天途航空技術發展(北京)有限公司等企業成為這個市場早期開拓者。2015年,在無人機市場聲名赫赫的大疆發布大疆“MG-1”農業植保機,正式進軍植保無人機市場。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有400家植保無人機生產企業同場競技。
隨著競爭加劇,植保無人機市場近兩年進入加速洗牌關鍵期,一些生產規模小、沒有自主研發能力或者盈利不佳的航模生產加工企業、組裝廠商被淘汰出局,一批擁有自主研發能力、生產規模優勢的企業逐漸發展成為行業領軍企業,大疆農業和極飛科技兩家企業植保無人機銷量占國內市場銷量的70%以上,并且擬向全球市場提供植保無人機。
植保無人機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也是企業研發著力點。近幾年,在充分市場競爭中,植保無人機企業針對農業生產環境條件下的技術研發投入相較前幾年有了很大提高,在已經成熟的普遍應用大田作物植保施藥全自主規劃航線飛行作業基礎上,精準定位、避繞障礙、仿地飛行、夜間飛行等自動化、智能化技術逐漸發展和成熟,增強了植保飛機安全性功能,大幅提高了植保無人機的環境條件適應性。
“技術發展永無止境。植保無人機技術應用有進一步提高空間,標準規范建設非常必要,但決不應成為阻滯企業主動根據市場和用戶需求,改進和提高農用無人機產品性能質量及智能化水平的障礙。”楊林說。
確保行業規范健康發展
作為新興產業,植保無人機發展前景誘人,但是,市場生態遠未成熟。國家有關部門、行業協會和企業要通力合作,確保行業規范健康發展,減少植保無人機行業亂象。
要避免整個行業陷入價格戰漩渦。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國內植保無人機雖然剛剛起步,但是隨著行業快速發展,已經出現價格戰苗頭,一架植保無人機價格已經從十幾萬元下降至五六萬元甚至四五萬元。持續的低價競爭必然會影響產品質量提升,從而影響整個行業健康發展。對于植保無人機生產企業來說,應該盡量規避惡性價格競爭,而應通過提高產品質量來提高市場競爭力。
還要避免走入大載重無人機發展誤區。目前,國內植保無人機以中小型電動機為主,因藥液添充和電池同步更換的限制,載藥量一般在15升左右,起降比較頻繁。一些企業把植保無人機的載重和續航時間作為提高競爭力的關鍵,著力開發更大載重的無人機,已有企業研發出載藥量80升的植保無人機,一天作業量達到1500畝至2000畝左右。但是,這種大載重無人機比較適應于黑龍江、新疆、內蒙古等北方大面積田塊,而在全國大部分20畝至200畝之間的小田塊上,少有用武之地。
要理性對待植保無人機智能化問題,做好基礎功能。業界普遍認為,智能化是植保無人機未來發展方向。在彭斌看來,植保無人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機,而是一種新型信息工具、智慧農業裝備,可以利用農業物聯系統輔助生產決策,科學管理農田,實現農作物生產全程可追溯。從當前來看,植保無人機集“遙感+施藥”于一體,實現精準/變量施藥,能夠快速分析及診斷農田信息,開展農田無人巡查、病蟲草害監測、旱情、出苗率評估、產量預測等。但是,植保仍是農用無人機最基礎功能,企業在大力推動智能化的同時,要腳踏實地研發生產出能夠滿足農民除草、殺蟲、施肥等植保要求的高品質無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