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科技3月22日消息 3月21日,由人工智能產業創新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和賽迪傳媒主辦的己亥年人工智能春季創新大會在北京召開。與會專家繞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展開了交流與研討,為人工智能的創新應用提供了新思路。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長王衛明指出,人工智能正引導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是全球科技競爭的焦點所在,也是各個國家提升產業競爭力、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抓手。下一步,工信部將繼續落實《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基于《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中部署的重點任務和目標,以“揭榜工作方案”為工作抓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廣泛征求企業和專家意見,從技術、需求、產業等多角度評判,在一至兩年內,通過“賽馬”機制,讓企業在市場中優勝劣汰,突破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短板瓶頸,樹立領域標桿企業,培育創新發展的主力軍。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宋顯珠表示,本輪人工智能發展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與應用實踐的緊密結合。去年8月,聯盟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的典型案例征集活動,目的就是推進典型案例在重點領域的應用,通過不斷探索實踐之路,更快、更好地促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同時,宋顯珠強調,在創新實踐的不斷探索中,在政、產、學、研、用等各方的大力推動下,我國一定能夠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搶占全球人工智能制高點,推動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發展。
北京大學教授、工信部原副部長楊學山發表了題為“以價值為中心,推動人工智能產業落地”的主旨演講。他指出,技術發展要以價值為中心,技術要有真實的價值以及可持續的商業模式,通過真實價值創造現金流。楊學山強調,人工智能是歷史發展趨勢,希望企業能夠認真對待人工智能,為實體經濟的發展創造價值。
聯盟專家委主任委員、清華大學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鄧志東分享了關于人工智能落地應用的深層次思考。他指出,人工智能在工業、零售、醫療、客服等領域都實現了創新應用,與此同時,人工智能在實踐過程中仍面臨一些挑戰。一是缺乏舉一反三的小樣本學習能力;二是缺乏認知水平的理解能力;三是缺乏記憶、常識、經驗、技巧與知識學習能力;四是缺乏知識推理能力;五是缺乏可解釋性以及高層次規劃、決策與組織能力。
鄧志東認為,細分迭代是“智能+”落地的關鍵,我國要率先形成人工智能產業生態。他指出,要專注于細分場景的大數據實踐,有定力、有耐力性地積累海量的標簽大數據。此外,要在應用實踐中不斷進行數據、性能和體驗的迭代學習,同時也需要大計算能力的支撐。鄧志東強調,從“互聯網+”到“智能+”,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產業應用為目標,通過數據驅動和跨界融合,推動“智能+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助力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以及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