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我給大伙兒曬曬,我爸進的新玩意兒……”
現如今,“剁手黨”早已不限于年輕人。熟悉了移動支付,玩轉了智能手機,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也加入到網購大軍中。
當“咱爸咱媽”裝上了京東、淘寶、拼多多后,一時間畫面太美,驚奇太多,讓人不能想象……原本奔著省錢,反倒成了網上消費的新生力量。
愛上網購 快遞盒每月賣出十幾塊
于洋還記得一年前的大年初一,耗到十點多才起的他,剛坐到沙發上,一張銀行卡就伸到了他面前,“抬頭一看,是我爸。”
父親的詭異舉動,弄的于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心里還想著“孫子的壓歲錢昨天不是給了嗎”,老爸忽然開了腔:“幫我綁一下微信。”
“頭一年還勸我們少網購呢,忽然自己也動心思了。”打聽了一下,于洋才明白,父親架不住身邊朋友總是向他推薦網購平臺和移動支付,終于決定自己也學習一下。
眼瞅著父親提出綁卡的要求,于洋也有著慣常的擔心,生怕父親受騙,“我說干脆給您發點紅包,用零錢先練手,可說了半天,我爸也不干。”
學起新事物,于洋的父親有股子“擰勁兒”,春節幾天,于老爺子天天鼓搗著手機,先去樓下的小超市練了幾把移動支付,又讓于洋注冊了京東、淘寶賬號,沒出春節,于老爺子的第一筆網購訂單就出爐了——幾袋網紅品牌的干果。
大年初九,于洋接到了父親發來的圖片,一箱干果的照片:“我爸還非說等我回去讓我也嘗嘗,我心想這誰沒吃過啊,但口頭上還夸了半天我爸學得快。”
打那天起,于洋每次回父母家,都能看到新物件,大到家具電器,小到鉗子刷子,全是老爸從網上淘回來的。
“這老人愛上網購,比年輕人還‘high’,基本也是手機天天刷,周周有快遞。”為了買到心儀的商品,于老爺子沒少花心思,一個刷子要貨比三家,買件電器,甚至要先跑上幾次實體店,“跟咱們不一樣,我發現我爸網購還有個附加的快樂,賣廢品,每個月光賣盒子都能賣一二十塊。”
如今,于老爺子的“網購史”已有一年的時間,于洋從最開始的擔心,也轉為逐漸放心老人的消費行為:“買過幾樣假貨,但整體還是挺好的。老人花錢開心,總比買街上的保健品強多了。”
驚奇比拼 老人一年買四臺音箱
“我剛剛買了個好東西,明兒你過來看看……”
看著微信里父親發來的新消息,李彤多少有點無奈,“肯定又是買了什么奇葩貨”,父親的信息列表往上一拉,除了雞湯文,全是爸爸發來的“求砍價”。
李彤的父親愛上網購已有大半年的時間,正經商品買了不少,奇葩物更多,什么硅膠剝蒜神器、板栗開口鉗子,“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老人家買不到的。”
最讓李彤感嘆的,還是一款“專用蔥絲切刀”,塑料刀把上,并排裝著七八片短小的刀刃,可以將蔥段一次性全部切成絲狀:“除了給蔥切絲,這東西就沒有任何作用了,想不明白我爸吹了幾十年自己的刀工好,怎么看上它了。”
李彤把自己的經歷發到群里,得到了不少朋友的回應——當老人愛上網購,總能發掘出神奇的一面。
“一塊錢拼回來的一箱橙子,個頭跟雞蛋那么大,居然還是甜的。”
“我爸上次說送給我一件拍照神器,結果是自拍桿。”
“我同學家里更逗,買了自拍桿,還買了燈和綠幕,在家搭了個特效攝影棚,現在沒事就發孫子飛天的特效照片”
“一聽你們說這些,我媽買的五色圍巾套裝就不算什么了……”
事實上,老年人愛上網購已不是個別現象。阿里巴巴于2018年10月發布的《銀發族消費升級數據》顯示,在淘寶天貓上消費的銀發族在3年間增長了1.6倍,線下掃碼支付增長2.5倍——三年來,銀發族人均購買絲巾數量,也從2條增長到5條。
由京東發布的一項消費大數據調查則顯示,老年人網購增速已超過人均網購消費額平均增速。
“感覺網購給爸媽打開了一個新世界,原來沒有的可選項,現在都展現在他們面前了。”周小偉的媽媽,2018年光音箱就網購了4臺,“一個大音箱,兩個便攜的,最后還買了一個智能音箱。”
不止省錢 網購達人成“朋友圈”焦點
“購物也不是年輕人的專利,一說老年人網購就覺得奇怪,其實是看不起老年人的表現。”72歲的武先生,如今已經成為一名網購達人,就連家里的柴米油鹽,他也會上網比價,薅上幾把“羊毛”。而在武先生眼中,老年人喜歡網購,并非單純地圖便宜,更是了解新事物,保持與社會聯系的手段。
“移動支付、網購這幾年都是咱們國家領先,平時看新聞都老說,你不會,就跟新時代脫節了。”也許在年輕人看來,武先生的思路頗為“古舊”,不過在武先生的同齡人中卻很受認同,乃至于精通網購的他,成為了朋友圈中的焦點。
每次聚會,武先生與幾位朋友都會交流最近購物的心得、經驗,也會分享最近看到的新鮮事物,“好多朋友都把密碼設成123456或者生日,這太危險。可是復雜了老年人又記不住,我就建議他們改成門牌號,比如住1號樓3單元202,密碼就設013202。”
對于這樣的小細節,武先生頗為得意:“你得多體會老年人的需求,年輕人不懂。”
最近半年,武先生又用上了新平臺——盒馬鮮生,不光網上買,他還約幾位老伙伴去家旁邊的實體店,體驗了幾次海鮮現買現做的服務:“有朋友不理解,說這超市不用現金,我就勸他,這是讓你趕上形勢,沒什么不好。”
就在前兩天,武先生家附近的國安社區店面整合,原本在店中訂餐的幾位老人慌了神——原本在店面訂餐,如今要用手機APP——只得來武先生處求助,雖然他并沒用過,但根據之前網購的經驗,武先生很快搞定了鄰居們的疑問:“這事給我觸動也挺大,今后會不會網購、移動支付,就決定了你能不能享受服務,會不會影響生活質量。”
快樂并痛 購物維權仍是最大難點
當老年人當上“剁手黨”,帶來的并不都是快樂,隨之而來的,還有諸多焦慮與難關。
“自打我媽用上手機支付,就有賬戶焦慮癥了,老怕錢少了。”網購大半年,董宇的母親買了不少商品,卻“治”不好自己的焦慮,雖然訂制了賬戶變動短信通知,董宇的母親還總是怕自己的銀行卡被盜刷,沒事兒就去ATM機上查詢余額。
“我跟她解釋過好幾回了,網上支付都有記錄,真付錯了也能退款,可她就是緊張。”話是這么說,董宇勸母親干脆關掉移動支付,母親卻一口回絕:“現在沒事就改密碼,還勸我也要每個月都換次密碼。”
而對于更多老年人來說,買到假貨、次品后的維權,仍是網上購物的最大難關。
“買東西這套很容易學會,但要退貨就麻煩了,又要找客服,又得發快遞,整不明白。”居民余先生表示,網購前都會詳細比較,但買后如果碰上問題,頂多會找客服交涉幾句,“能退點錢就退,不能退就只好算了。實在不行,就找孩子幫忙。”
相較于交易、付款的界面容易掌握,網絡購物平臺的客服維權界面、步驟往往晦澀復雜,甚至客服電話都很難找到,對于好不容易才掌握網購技巧的老年人來說,不啻為最大的難關。
“客服電話光是找到一個活人,就得按好幾步,聽漏了又得重來。”網購達人武先生同樣面臨著類似的苦惱,除了打打差評,對于退貨退款的流程,他也是半知半懂:“尤其涉及到第三方賣家,我一般就認了。”
隨著老年人網購群體逐漸擴大,武先生建議,網購平臺應開通老年客戶專線,“現在手機都有老年專用機,希望能關注老人的需求,別澆滅了老人網購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