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14日訊 今日,新加坡畢盛資產管理公司發布了一份針對京東(JD.com)的做空報告。這也是該機構第二次發布針對京東的做空報告,去年6月份,該機構發布的做空報告曾導致京東股價大跌,而在之后的一年里,京東不但實現了年度盈利,而且股價也最高沖破了43.8美元大關,市值逼近600億美金。不過,今日的這份做空報告發布之后,京東股價卻不跌反漲,顯示了投資者其實并不認同其所持觀點。
有長期跟蹤中國電商行業的機構分析師對記者表示,畢盛資產發布的這份報告存在著對中國市場和零售行業的許多根本性知識缺陷。例如該報告認為,京東自營的3C和家電業務由于利潤單薄、價格競爭激烈,根本無法盈利。其實他們并不了解,京東的模式是建立在一個高效的運營效率基礎上的,比如在京東進入家電領域之前,幾乎所有家電企業都僅有1-2%的微薄利潤,而京東通過大家電的網絡零售,大幅降低了渠道成本,不僅京東家電實現了盈利,也帶動了整個家電行業都實現了4-5%的凈利率。同樣,該報告認為京東的估值高達600億美金,市盈率超過410倍,是一個郁金香的泡沫故事。而其恰恰忽略了,即便對于亞馬遜大部分的分析師的估值方法也是DCF或是PS,而非PE。如果要看PE,那么亞馬遜12-15年的PE有600倍之多。該人士指出,對于京東這樣一個高速增長且穩健提升的公司,市場自然會給出公正的估值判斷。
針對該報告所指出的高瓴資本拋售京東股票代表了這家和京東關系密切的機構對京東的前景表示了擔憂,也有接近京東的人士對記者表示,高瓴資本是京東上市前的股東,已經持有了京東股票7年之久,上市之后Pre-IPO股東逐步退出是基金正常的盈利方式。然而高瓴資本依然還持有其絕大部分的京東股票,有節奏的減倉,平衡倉位,對于任何一個基金公司來講,都是非常正常的。同樣,該人士對記者指出,境外機構熱衷于將京東模式與亞馬遜模式進行生硬對比導致了這份做空報告的出爐,如果按照該報告的邏輯,這世界上就不應該存在成功的零售公司,而只有成功的技術公司。雖然亞馬遜有AWS,但是卻沒有配送網絡,而京東恰恰反之,這并不能說明孰優孰劣,只能說明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中,企業發展的選擇不同,放大亞馬遜的長處,從而得出京東高估值、無前景的結論本身就是荒謬的。
據悉,這不是中國互聯網企業第一次遭遇境外勢力做空,2011年和2014年都曾掀起過做空中概股的浪潮。其中,2011年被長期停牌和已經退市的中概股就達到了46家,但許多中概股受到攻擊的理由都是無中生有,而做空機構也借此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從市場上借入股票賣出,待股票下跌時,再從市場上買入同樣數目的股票歸還——從中大賺特賺。而新加坡的這家做空機構,兩次發布做空報告都選擇了京東正在與阿里巴巴激烈PK的618大促之前,這種時間上的“巧合”也使得這份報告存在了更多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