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在西安市碑林區李家村萬達廣場,西安市工商局聯合西安市消費者協會舉辦“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系列宣傳活動,向廣大市民宣傳消費維權相關知識。 本報記者 袁景智攝
新華社長沙3月15日電(記者 白田田 劉巍巍)一年一度“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近期海淘假貨事件密集曝光,再次敲響消費警鐘。在海淘假貨產銷鏈條里,不僅產品本身造假,購物小票、入境證明、快遞信息皆可造假,讓消費者防不勝防。
“爆款”是造假重災區 有人花重金研制配方以假亂真
假冒品牌化妝品8萬多件,涉及多個國際大牌,涉案金額1000多萬元……近期,江蘇蘇州警方經過6個月的偵查追蹤,破獲一起特大生產、銷售偽劣品牌化妝品案,牽出一條海淘假貨生產鏈。其中,一個制假售假窩點的假冒偽劣化妝品,警方動用了3輛卡車才清空。
窩點倉庫內的假冒產品大多數是正品專柜長期斷貨的“爆款”,比如一款品牌唇膏,專柜價格近200元,正常“海淘”渠道需要加價才能買到。犯罪嫌疑人將這些假貨以正品的名義,通過多種網購平臺銷往上海、廣州、北京等地。
蘇州警方調查發現,為了以假亂真,不法分子花重金研制配方,制造出來的假冒化妝品不僅外包裝和正品幾乎一樣,甚至連氣味、顏色、質地、使用效果也極為相似。辦案民警在取證過程中曾讓多名正在使用正品唇膏的測試者檢驗,無人能一次辨別真偽。
據了解,假冒化妝品成本只要十幾元甚至幾元,但成品價格可以翻幾十倍甚至上百倍。湖南省跨境電子商務協會秘書長余芳說,海淘假貨問題,大量集中在所謂的“爆款”。因為這些產品知名度高,銷售火爆,假貨容易賣出去,并且能夠獲取高額利潤。
海淘各環節“套路深” 購物小票、快遞信息皆有假
盡管不少跨境電商宣稱“100%正品”“假一罰十”,但由于跨境購市場主體多、交易鏈條長等原因,消費者在每個環節都可能遭遇謊言和陷阱。
一方面,貨源難保障,造假摻假花樣繁多。一位跨境電商行業人士說,大多電商平臺采取向貿易商采購或者吸引賣家入駐的模式,這很容易出現造假問題。即使有的跨境電商平臺宣稱全部直采自營,也難以確保采購人員買到正品。
在廣東做過海淘業務的知情人士范平(化名)說,一些貿易商“搞名堂”,剛開始供應的全是真貨,隨著銷售量增多,開始摻假。有的假貨源頭在國內,然后“海外鍍金”,有的進口大桶原料,在國內進行灌裝和包裝。
另一方面,物流貓膩多,憑證眼見并不為實。對于消費者來說,海淘商品從采購到進口的各種單證至關重要,而這些都成了造假對象。連購物小票都能“動手腳”,可以錄入和修改相關信息,標價隨意填寫。
范平告訴記者,賣家常用的手法是“摻著賣”,真假單證混在一起。比如銷售1000件商品,10件是通過正規渠道進口,有正規采購詳單、受權經銷證書、關稅清單、發票等,另外990件則是非正規渠道的產品甚至假貨。
“如果訂單量大,有的快遞公司幫著造假。”范平說,快遞公司可以隨意更改發貨地點,消費者看到物流信息顯示“商品已從保稅倉寄出”,實際上可能是從內地發貨。
海淘還需跨過維權關、安全關、監管關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中國跨境電商規模已穩居世界第一,接下來還需跨過維權關、安全關、監管關,讓消費者能夠真正放心海淘。
——維權關:海淘莫成消費維權“真空地帶”。在北京工作的韋女士,是一位網購達人。她說,在跨境電商平臺購買到疑似假貨后,沒有辦法鑒定真偽,也退不了貨,只能自認倒霉。
范平說,跨境電商平臺一般不支持消法規定的“七日無理由退貨”。如果消費者堅持退貨,需要出具證明商品有質量問題或者是假貨的檢驗報告。賣家正是抓住消費者“怕麻煩”的心理,不擔心遭投訴維權。
——安全關:產品安全責任不能“一免了之”。美妝個護品、母嬰用品、營養保健品是海淘主要品類,也是事關健康安全的高風險產品。而跨境電商平臺一般都有“免責條文”,聲稱境外物品適用的標準可能與國內不同,由此造成的危害由消費者承擔責任。這導致一些有安全風險的產品通過跨境電商直郵等形式流入國內。
——監管關:跨境電商還應堵住監管漏洞。余芳認為,海外商品進口的監管難度確實比內貿大,跨境電商行業要加快建立誠信體系、統計監測體系、風險防控體系和溯源體系,并有效利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來創新監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