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日報消息 曾經在3D打印產業創下多個全國第一的渭南,這幾年開始聚焦“3D打印+”產業孵化。
“如今我們不在單純地發展3D打印技術,而是以3D打印設備生產、3D打印金屬材料研發及生產、3D打印應用型人才培養為抓手,主動將3D打印技術植根當地主導產業,重點圍繞實施3D打印產業化示范應用,加快3D打印與傳統產業結合,“‘3D打印+’加出產業發展新動能。”渭南3D打印產業培育基地主任姜通說。
“3D打印+”加出新業態
“站到這里只需要一毫秒,就完成了全身數據掃描,獲得全身各個部位準確的三維信息。”渭南領智三維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陳軍說,這項3D打印數據測量搜集技術,不僅可以運用在服裝定制、航天航空等制造業,而且通過構建網上虛擬試衣間,將對于當下流行的網購進行一場真正的技術革命。
這家源于西安交通大學的技術團隊,來到渭南高新區不到兩年就迅速找到產業化之路,目前已經和一些服裝業巨頭、航天航空業龍頭開展業務,國內一些網絡公司對他們的產品和軟件系統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近些年,渭南高新區早已從單純的3D技術,初步形成了“3D打印+航空”“3D打印+汽車”“3D打印+醫療”“3D打印+文創”“3D打印+鑄造”“3D打印+教育”等一系列“3D打印+”產業模式,借助3D打印技術優勢,解決傳統產業技術難點、痛點,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引進孵化各種類型中小科技企業。
特別是與快速制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合作,渭南高新區建設快速制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渭南教育培育中心,3D打印創新教育工作被教育部、人社部列為試點,“3D打印+創新教育”的“渭南模式”在全國廣泛推廣應用。渭南高新區還與西工大黃衛東教授團隊聯合組建“陜西增材制造研究院”,集中研究“3D打印+航空航天”,解決了我省航空航天領域軍工領域精密部件拓撲優化、工藝設計、精密制造、修復等難題。與煙臺路通陳國詩博士團隊合作,建設陜西智能化精密鑄造示范中心,研究“3D打印與汽車發動機等高端、復雜、精密鑄造技術”,產品快速占領了國外高端市場。
“3D打印+”加出高科技新團隊
“只要是‘3D打印+’能夠涉及的人才,我們注重對整體團隊的引進,剛性引進不行,我們就柔性引才,這樣就能夠迅速形成穩定的科研團隊和營造良好科研環境,為產業化過程中技術攻關提供人才支撐。”姜通說,他們堅持科技人才創新創業者需要什么支持,就提供什么樣的服務,目的只有一個,讓科學家的智力成果得到價值體現,讓企業家賺錢。
這些年渭南高新區先后引進西安交大盧秉恒院士、李滌塵教授、梁晉教授;西工大黃衛東教授、張賦升教授;安泰科技、西安非凡士、指尖創客團隊等11個團隊,進駐的團隊都愿意把最新成果在園區孵化,催生了一批核心技術,基地內光固化打印技術、固相增材制造技術、三維面掃描技術、聚醚醚酮打印技術、碳纖維打印技術、金屬制粉技術、3D教育集成技術國內領先,具備自主知識產權。其中:固相增材技、聚醚醚酮打印、碳纖維打印技術為國內首創。
3年多時間,渭南高新區“3D打印+”涉及的領域高層次人才、專利申報及授權數量,每年以100%以上的速度增長。截至2016年底,引進高層次人才94人,申報專利613項,授權221項,52項技術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生物醫療、工業模具、文化教育等領域,其發展速度、科技含量都改變了許多人對渭南的印象。
“3D打印+”加出產業新集群
渭南高新區主要領導一直強調:3D打印技術本身為社會進步帶來的效應,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在研究3D打印項目時,應該跳出3D打印看3D打印,對于好的項目,要在政策允許范圍內,給予最大的支持,讓它成為行業領軍,打造屬于它的生態鏈條,推動它成為一個產業集群。
陜西智拓固相增材制造技術公司是2016年9月進駐園區,主要以3D打印固相增材制造技術研究和產業化為主。渭南高新區在5天時間,完成了企業前期手續辦理,1個月時間完成廠房裝修改造后,積極聯系中廣核集團、商飛、徐工、時代新能源公司等應用客戶,安排創投基金跟進,及時將這項技術匯報銜接工信部賽迪研究院,推動該企業成為中國增材制造產業聯盟理事單位,推廣該項先進技術。通過系統推動,堅定了企業負責人扎根園區發展的理念,短短2個月,企業實現產值700萬元。該企業負責人還積極協助園區引進了上下游應用客戶,引進電池軟連接項目,提供了包括熱交換器、精密模具、5G天線、軍用特種服裝等多項目信息,預計實現產值10億元以上,一個以固相增材制造技術為主的產業集群正在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