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消息(記者浦超 張鐸)教育部日前發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以下簡稱“《國標》”),這是我國高等教育領域首個國家標準,涵蓋92個本科專業類、包括目前587個本科專業,涉及全國高校56000多個專業點。
本科教學是大學的根本,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迫切需要。那么,《國標》是個什么標準?對教學質量有些什么要求?對大學生、大學教師和大學會帶來哪些影響?……新華社記者為您逐一解讀。
【《國標》是個什么標準?】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今后,所有大學本科生和承擔本科階段課程教學和科研任務的大學教師都將在《國標》指導下開展學習、教學和科研。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首個“國家標準”,它明確了各專業類的內涵、學科基礎和人才培養方向等,對各專業類的基本辦學條件、基本信息資源、教學經費投入等都做了明確要求。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國標》對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對師資隊伍數量和結構、教師學科專業背景和水平、教師教學發展條件等做出了規定。
【《國標》有多重要?】
有了《國標》,政府將以標準管理、高校將按標準辦學、社會將用標準監督,“質量為王、標準先行。”教育部長陳寶生這樣形容《國標》的重要性。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已步入提高質量、內涵發展的新階段,《國標》將進一步規范我國本科教育的各個環節,促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建設與發展。
【《國標》只是一個教學標準嗎?】
高等教育是著眼未來的事業,作為即將走向社會的大學生,不僅要掌握必備的科學文化知識,更要德才兼備、德學雙修。《國標》緊緊把握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先進理念,更加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主動對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建立教學工作的學校質量保障體系。不僅強調學校要“教得好”,更加強調學生要“學得好”,更加看重學生最后學到了什么、學會了什么、學好了什么。由此可見,《國標》是一項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基礎工程,而不僅僅是一個教學標準。
【《國標》會對學校和老師帶來什么影響?】
對學校和教師來說,可供發揮的余地更大了,當然,對教學的要求也更高了。《國標》既體現了各專業培養的基本屬性,又為人才培養的多樣化和特色預留了空間;既對各專業類提出了教學基本要求,又對提升質量提出前瞻性要求;既對各專業類標準提出定性方向要求,又更加注重量化評估。
以經濟學《國標》為例,標準設計了“4+4+X”的專業必修課程體系,第一個“4”為既是專業基礎課又是專業必修課的4門課程,第二個“4”是必須開設的4門專業必修課,“X”是高校根據培養目標自主選開的必修課程。這既能有效指導經濟學類專業的發展,也體現了高校特色。
【哪些是不能觸碰的“紅線”?】
《國標》對各專業類都提出一些具體的教學基本要求,給每個專業都劃出了底線。比如藥學類專業,標準以量化的方式明確要求“每個專業必須開出6至8門核心課程”“新開辦專業的專任教師總數不能少于15人”“大部分實驗的儀器臺套數要能滿足每組實驗不超過4人的需要”等。每個專業都有類似不能逾越的專業“紅線”,這是每個專業辦學點必須做到的。
【《國標》如何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辦學效果如何,榜單見分曉。教育部將成立2018至2022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開展標準的宣傳、解讀、推廣工作。標準發布后,各地各相關行業部門還要研究制定人才評價標準;各高校要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多樣化、高質量人才。此外,教育部還將對各高校的專業辦學質量和水平進行監測認證,適時公布“成績單”,對教學質量不合格的專業,將進行專業優化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