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剪輯:侯凱奇
央廣網西安11月4日消息(記者劉昱 侯凱奇)11月3日,以“硬科技·新質生產力”為主題的2023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在西安舉辦。作為硬科技的策源地,西安近年來以硬科技為代表的創新產業蓬勃發展,涌現出一批“硬科技”領域的自主創新成果,突破了多項“卡脖子”技術,已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踐行者。
11月3日上午,央廣網記者就西安圍繞硬科技產業發展取得的成效及建好“雙中心”的規劃布局等方面,專訪了西安市副市長孟浩。
西安市副市長孟浩接受央廣網記者采訪(秦雨佳 攝)
記者:今天,2023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在西安舉辦。在您看來,此次大會對提升硬科技品牌影響力、開展更高層次合作交流有哪些作用?
西安市副市長孟浩: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是西安最具科技特色的盛會,2017年至今已舉辦七屆。本次大會對提升硬科技品牌影響力、開展更高層次的合作交流的影響,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
一是緊緊圍繞“新質生產力”這個主題設置內容,突出硬科技的引領性。大會整體安排為“1155”共12場活動,涉及“雙中心”建設、數字經濟“新基建”、人工智能、光子等多個領域,發布《硬科技白皮書(2023)》等,邀請專家院士、企業家等嘉賓參與,就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集思廣益、建言獻策。
二是把握擴大開放共享、合作交流這個基本定位,突出硬科技的廣泛性。我們將大會作為擴大開放交流的重要載體,舉辦外國專家座談會、留學人員座談會,加強與國內外專家教授、企業家聯系,特別是邀請到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其作為國際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領域權威,對西安發展硬科技給予高度認可。
三是聚焦科研成果與產業發展對接這條主線,突出硬科技的支撐性。大會開幕式發布了“西安硬科技重大突破”,涵蓋空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隆基綠能自主研發的鈣鈦礦疊層電池,創造了全球太陽能電池效率33.89%的最高紀錄。這些硬科技是我們建好“雙中心”的最大底氣。
記者:西安作為科教大市和硬科技的策源地,近年來大力發展硬科技取得了哪些成效?在賦能高質量發展方面有什么舉措?
西安市副市長孟浩: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主要成效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城市科創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致力打造“硬科技+秦創原”城市科創品牌,成功獲批成為全國“雙中心”第四城。二是城市科技創新能級連年攀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西安由2021年第33位、到2022年第22位、再到2023年第19位,連續跨越三個臺階。
在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目前我們聚力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打造“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人才集聚—科技金融”相互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突出抓好三個方面工作:
一是打造創新平臺。全市已建成各類研究機構超1400家,依托創新平臺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二是培育創新主體。實施企業培育“登高、升規、晉位、上市”四個工程,三年來全市共新增上市企業35家,總數達到104家,其中絕大多數是硬科技企業。
三是促進成果轉化。推廣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連續五年高速增長。今年新增技術經理人1380名,總數達到2609名,組織產學研金協同創新活動100余場。
記者:近些年,在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方面,西安做了哪些工作?在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上如何發力?
西安市副市長孟浩:近年來,我們堅持把“著力壯大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作為全市八方面重點工作的首要任務緊抓不放,全市“6+5+6+1”現代產業體系逐步壯大成勢,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快速提升。
一是支柱產業在“強”上求突破。深入實施“鏈長制”,扎實推動全市19條重點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加快培育引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等。制定6大支柱產業產值倍增計劃,實施精準招商、產業鏈招商。
二是新興產業在“快”上下功夫。圍繞國家增材制造創新中心、國家先進稀有金屬材料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布局產業鏈。部署實施“兩鏈融合”重點項目,加快建設交叉前沿研究平臺,前瞻布局超導、中子醫療等未來產業,加速培育科技企業集群。
三是生產性服務業在“優”上做文章。推動6大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廣陜鼓“服務型制造”、陜汽“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模式,大力挖掘數字消費市場潛力,在電子競技、無人零售等領域布局發力,催生更多新模式、新業態。
記者:立足新發展階段,在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西安實踐的進程中,西安圍繞抓好硬科技產業發展、建好“雙中心”有哪些籌劃安排?
西安市副市長孟浩: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對西安來說,就是要聚力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扛起“西部作示范,西安要先行”的使命擔當。為進一步強化硬科技對全市創新引領支撐作用,全力推進“雙中心”建設。近期,我們從推進科學技術化、技術產品化、創新生態化、產品產業化4個方面,制定了《加快推進硬科技產業化發展若干措施》,這是我們今后一個階段的工作總綱。
一是在推進科學技術化方面。主要是支持全市“5+2”重大科技設施建設,讓原始創新和基礎研究催生尖端產品,“沿途下蛋”,延伸形成產業。
二是在推進技術產品化方面。支持龍頭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建設中試轉化平臺(基地)、新型研發機構,加大產品應用場景供給,突出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應用。
三是在推進創新生態化方面。大力引進科技人才,探索產業急需人才“校招企用”模式;創新金融服務,打造創新投資基金生態鏈,健全“股貸債保”聯動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四是在推進產品產業化方面。在氫能和儲能等領域培育硬科技企業,大力發展新興終端產業,加速數字賦能產業,布局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園區,支持鏈主企業建設創新聯合體等平臺。
可以說,“雙中心”建設讓西安成為國家科技創新版圖中最為活躍的城市之一。在此我誠邀廣大專家學者、業界精英、企業家積極參與,貢獻智慧和力量,共建美好未來。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