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963年出土于陜西寶雞的西周青銅器何尊內底刻有銘文“宅茲中國”,是目前發現“中國”二字最早的實物記錄。陜西寶雞這座城市誕生了周、秦兩個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朝代,這里也是周禮之鄉、中國青銅器之鄉。寶雞當地的城市口號為“看中國來寶雞”,來這里到底能看到什么,這里有哪些“寶藏”能展現中國之美、中華文化之厚重,讓我們一起來走進寶雞,來品味文化中國。
央廣網寶雞5月15日消息(記者陳鏘 實習生李姝楠)寶雞麟游縣的九成宮遺址景區,刻有《九成宮醴泉銘》的石碑靜靜佇立在碑亭內,以史為鑒,講述著千年前貞觀之治背后的精神內涵。
九成宮遺址(央廣網記者 侯凱奇 攝)
麟游縣是陜西的文物大縣,有國寶文物兩處,省保文物十一處,館藏文物一共有一千八百多件,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隋仁壽宮唐九成宮遺址和九成宮醴泉銘碑。
九成宮醴泉銘碑被譽為“三絕碑”,在書法界享有“楷書之極則”的聲譽。這篇碑文是根據唐太宗杖搗醴泉的事跡,由宰相魏征撰文,再由大書法家歐陽詢在七十六歲高齡時書。
醴泉銘碑(央廣網記者 陳鏘 攝)
據了解,每年慕名來參觀的人數很多。“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期的文治武功以及節儉精神,以及他親自杖搗醴泉這件無比祥瑞的事情被列為第一絕。”在醴泉銘的原址原碑前,九成宮景區講解員李盼向游客介紹。
醴泉銘碑第二絕指的是由魏征所書的碑文內容。文章的開頭寫“秘書監檢校侍中鉅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魏征用一千零八個字描寫了九成宮的建筑之精以及園林之美,歌頌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以及節儉精神,文字簡潔深刻,立意深遠。碑文的前半部分描寫了麟游縣良好的自然生態。
“至于炎景流金,無郁蒸之氣,微風徐動,有凄清之涼,信安體之佳所,誠養神之勝地,漢之甘泉不能尚也。這個形容說明當年麟游縣生態環境非常好,是安體佳所、養神圣地。”麟游縣文物局局長惠剌科介紹。
銘文的后半段描述了唐太宗杖搗醴泉的經過以及魏征對唐太宗的諫諍之言。惠剌科認為文中所述的“黃屋非貴,天下為憂。人玩其華,我取其實,還淳反本,代文以質,居高思墜,持滿戒溢,”對于當今的廉政教育具有重要意義,警示干部要在廉潔自律方面加強自身修養。
銘文由歐陽詢在七十六歲的高齡將畢生功力傾注筆端而成,這被稱為九成宮醴泉銘的第三絕。這篇碑文結構嚴謹,體現了歐陽詢當時技術的爐火純青。正是有了這篇碑文,麟游縣被賦予了“楷書之鄉”的美譽,同時也造就了麟游縣全縣愛好書法的濃厚氛圍。
九成宮遺址中的“天下第一筆”石雕(央廣網記者 陳鏘 攝)
據惠剌科介紹,“全縣的中小學生和書法愛好者從小都有臨摹九成宮醴泉銘碑的習慣,全縣愛好書法的氛圍非常濃厚,每年到麟游縣九成宮醴泉銘碑前研學的學生及游客數量在二十萬人以上。”下一步,麟游縣即將建設書法廣場,進一步使文化遺產“活”起來。
據介紹,2013年,陜西省政府批準了隋仁壽宮唐九成宮的大遺址保護規劃。“麟游縣目前37個點位已經有3個點位建成了遺址公園,已建成一號殿、二號殿遺址公園,并面向群眾開放,建設了四號殿的保護利用大棚,計劃在今年六月開放。”惠剌科介紹,麟游縣正積極申報三十七號殿和七號殿的保護工程,正通過逐年逐步以點串線,連點成面,將隋仁壽宮唐九成宮遺址的37個點位全面地保護開發,使這一遺址能夠釋放出更大文旅吸引力。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