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渭南市聚焦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難、安全防范難、設施建設難”等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通過“政企共建、體系推進、科技賦能”等具體舉措,助力加強電動自行車充換電安全監管,破解電動自行車充停消防安全管理難題。
電動自行車充換電設施(渭南消防供圖)
渭南市政府將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建設納入2025年“十件民生實事”,以“小切口”撬動安全治理“大民生”,通過群眾滿意度調查優化站點布局,優先在老舊小區、商業綜合體、醫院學校等區域布設設施,并在大型站點增設遮雨棚、應急維修箱等便民服務設施,計劃2025年底前在中心城區建設電動自行車充電站30座,安裝智能充電接口3000個,切實提升群眾獲得感、滿意度。目前,渭南市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工作專班已協調解決土地規劃、電力擴容等難點問題27項,完成首批中心城區6座充電站選址,同步啟動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惠及居民超5萬戶。
渭南市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工作專班聯合中國鐵塔渭南市分公司積極打造電動自行車充換電設施建設“渭南樣板”。依托全國統一的智能監控平臺,對充換電設施實施7×24小時動態監測,精準識別并防控過壓、過流、過熱等隱患。針對高校、騎手等不同群體定制解決方案,在渭南師范富平校區投放共享電單車百余輛,提供“電租一體化”服務,累計換電3524次,學生自購電動車比例下降40%;積極投建換電柜集群,實現騎手“1分鐘換電”,日均服務超500人次。目前,已建成換電柜13個、智能充電樁600余個,覆蓋15個居民小區及中心城區核心商圈,服務超300名外賣騎手,累計換電次數突破3萬次,自運營以來保持“零安全事故”記錄。
該專班聯合國家城市安全發展研究院,率先研發電動自行車充電接口智能監測模塊,推動充電安全從“事后處置”向“事前預防”轉型。該模塊通過實時采集電池內阻、電壓、溫度等12項關鍵參數,動態評估電池健康狀態,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切斷電源并推送預警信息。目前,技術方案已進入研發收尾階段,計劃年內在渭南全域推廣。同時,該專班將聯合社區與物業服務企業建立“監測-響應-處置”閉環機制,依托智慧消防平臺整合數據,實現“發現隱患即處理”,預期可降低80%以上電動自行車充電火災風險。(渭南消防供稿)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