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電商產業加速賦能農業產業化、數字化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商務部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農村電商持續提質升級,電商興農不斷深入,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1.79萬億元,同比增長8.9%。不少地區將電商產業視為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積極配套相關政策、設施,大力發展相關產業。

  縣域電商在快速發展中也面臨一些亟待破解的難題。記者近日在多地采訪了解到,部分縣區電商產業仍受產品低質、人才不足、基建滯后等問題制約,運行狀況不盡如人意,產業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

  電商產業成助推鄉村振興“利器” 

  山西省陽曲縣入選商務部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該縣自2017年發展電商產業以來,已經形成了以小米為核心的雜糧產業鏈,建立起縣域公共品牌“首邑田園”,2020年銷售額突破2000萬元。

  “我們以電商發展為紐帶,實現了從田間地頭到餐桌消費的一條龍體系化服務。”陽曲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負責人何瑞峰介紹,在種植端,政府通過生產資料公司、惠農服務站等幫助農民提高產品質量,打造一個加工企業,解決農產品認證難題;此外,與高校合作打造品牌孵化中心,孵化農產品品牌,還積極與主流平臺合作,開通主流電商平臺10個以上,解決了線下體驗銷售問題,實現了品牌打造、線上線下銷售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陽曲縣打造的電商品牌已經初具影響力。2020年,當地主要領導親自代銷“陽曲小米”,在國家扶貧日,淘寶主播薇婭為“陽曲小米”代言,2萬份小米5秒內售罄。

  何瑞峰表示,在“首邑田園”品牌的帶動下,剔除氣候、市場波動等因素,當地小米的收購價上升了至少1元,按去年全縣2000萬公斤的產量算,僅此一項就增收4000萬元,成為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大法寶。

  在山西省晉中國家農高區(山西農谷),集農產品展示、倉儲物流、線上銷售、網紅直播帶貨為一體的山西農谷電商直播基地已經建成,該基地與省內100余縣的扶貧龍頭企業和600余家中小微企業展開合作,集聚區域品牌、非遺產品2800余個。

  山西農谷直播基地負責人尹偉介紹:“基地將以培育優質農產品供、銷產業鏈為抓手,打造‘倉儲物流+電商直播基地’一體式產業園,有效促進省內‘特’‘優’農產品提高市場占有率,進入國內國際大市場。”

  部分電商服務中心利用率不高 

  記者在走訪中也發現,一些地區在發展電商經濟的過程中并不順利。

  在貴州省某縣電商公共服務中心,記者看到三樓的大平面內零星擺著一些當地開發的藕粉、面條等土特產。中心負責人陶傳晟告訴記者,2019年10月以來,他們受縣電商辦委托運營這個中心。起初,該中心吸引孵化了10多家電商企業入駐,但現在基本都離開了。

  “有的搬走了,有的垮了。”陶傳晟說,閑置下來的辦公室,被縣里一些政府部門用作辦公場地,“中心對入駐企業實行了多項優惠政策,如免租金、提供培訓等,但還是留不住人。”

  因未達到消防安全要求,山西省某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的電商服務中心一度被責令停頓整改,記者在該中心恢復營業后看到,核心區域展示著當地特色農產品,并有專業人員進行講解。而在工作區,工作人員卻寥寥無幾,一些人員甚至對“哪款產品暢銷”“去年銷售狀況”等問題一無所知。

  記者還發現,一些斥資建設的電商服務中心已經成為供領導調研、媒體參觀的“展區”,平時人跡罕至,有人參觀時才開門迎客。

  山西省興縣電子商務協會會長劉志成舉例說,在2017年,當地電商園區的營業額達到峰值,突破了3000萬元,但受人才流失和產品質量問題等因素影響,去年營業額已跌至不足1000萬元。

  縣域電商發展多重難題待解 

  記者通過調研發現,當前部分縣區電商產業發展仍面臨諸多困難。

  首先,產品低質低價,認證成本高。廣西壯族自治區上林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運營主任黃小華介紹說,當地農業生產存在產業化程度低、地域品牌影響力弱、深加工發展滯后等問題,“產品大多都是初級農產品,附加值不高。如沃柑,單筆訂單數量少,價值不高但重量大,物流成本高,通過電商渠道銷售經濟效益不明顯。”

  河北省某電商企業一位負責人說:“有一年政府給我們推薦了上千種農產品,如大米、香油等,而產品合格率只有16.6%。”

  即便產品質量過關,認證價格高昂也是一大難題。記者在貴州省一個縣電商公共服務中心的增值服務表上看到,農產品要變成商品,商標注冊、質檢要上千元,然后需要綠色食品認證、有機農產品認證,每一項都是10萬元,這對于中小微企業來說是筆不小的負擔。

  其次,人才流失嚴重,產品缺乏市場。劉志成認為,電商發展需要專業人才,而縣城在吸引人才方面缺乏優勢。即便擺出高薪價碼,人才也很難長期留下,“幾年前曾出價50萬元年薪聘請了專業運營人員,效果確實非常好,但沒干了幾年就走了。”

  劉志成說,當地也在花大力氣培育本地人才。2015年至今,已花費超過200萬元培訓了60多位本地人才,但三分之二已流失。

  山西省某縣一位分管電商產業的官員表示,長期以來,老百姓滿足于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商品經濟意識匱乏,原始的以物換物交易仍然存在,本地各村農業發展缺乏規劃,農產品少而雜,外地商戶收購價值不大,本地缺少連接市場的經紀人,農產品商品轉換率低。

  再次,上行產品不足,物流成本高。記者走訪了解到,多數地區縣鄉級的物流體系已經建立,但和農村間充分貫通的“最后一公里”還未打通。“上行的農產品太少。”河北省的這位電商企業負責人說,企業曾在10多個縣整合“四通一達”等上游企業的村級物流配送業務,幫助老百姓配送網購產品,并把農產品運出來,“但虧損很嚴重。下行的時候還有些東西,上行東西太少,經常空車,導致物流成本貴。”

  黃小華表示,部分農村倉儲物流發展滯后,一些鄉鎮沒有配套建設冷鏈倉儲物流,大量農產品均無法進行長期儲存,制約農產品上行。

  集聚電商人才 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多位受訪人士認為,農業產業化程度低,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程度不夠以及農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是制約縣域電商產業發展的核心問題。也有專家表示,專業人才的匱乏與前者相互制約,共同成為影響縣域電商發展的主要原因。未來電商發展亟須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集聚電商人才。

  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呂建軍認為,電商經濟是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一大契機,可按照“一鄉一品”或“一縣一品”的思路,打造若干支柱產業,提升產業規模化水平,并通過加強專業技術幫扶等方式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在第一產業做大做強的基礎上,引入龍頭企業對初級農產品進行深度加工,并把產業鏈主體留在縣城,使廣大農民分享到產業收益。有關部門需要加強監管,確保農產品質量,為農產品認證打通堵點,降低成本。

  多管齊下打造人才聚集地。劉志成建議,對于參與縣域電商發展的重要崗位,可以設置最低服務期限,以保證核心團隊的穩定性。河北省尚義縣尚嘉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經理薛平也指出,欠發達地區需與電商經濟發達地區加強交流合作,定期組織實地調研學習或者線上交流,系統性學習對接市場、運營策劃等能力。此外,政府也不能忽視對普通農民的培訓,要宣傳電商經濟模式帶來的便捷度和高收益。

  完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針對電商發展基礎設施落后的情況,黃小華建議,要繼續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建設,打通“最后一公里”,解決農產品上行困難的物理障礙。同時,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建設鄉鎮倉儲冷鏈基地,為生鮮農產品發展電子商務提供物流配送支撐,還應規劃設立縣級物流園區,整合物流信息資源,為電商企業切實降低物流和倉儲成本,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