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勤余
在這個靜謐的夜晚,屏幕前的你,也是一個人住嗎?
近日,《2018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全年,我國依法辦理結婚登記1013.9萬對,結婚率為7.3‰,創下2008年以來的新低。目前中國有超過2億單身成年人,其中更有7700萬獨居成年人。
不知,在這7700萬人之中,是否也包括你?
選擇憑實力單身的理由,是多種多樣的。或許,值得你愛的那個人,還在不遠處的街角默默等待。或許,經歷過一段千瘡百孔的感情之后,你更想靜一靜。又或許,你更愿意享受獨處的自由。
但是,在這些理由中,并不包括“窮”。2019年《單身經濟專題分析報告》顯示,獨居青年不差錢,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的單身男女占比分別達到68%和54%。
可見,主動選擇單身,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就是負擔得起這樣的生活。近百年前,英國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在《一間自己的房間》里寫道,“女人要想寫小說,必須有錢,再加一間自己的房間。”而如今,置業對單身女性來說,并不是新鮮事。
這也意味著,把單身和“單調”“孤獨”畫上等號的觀念,早已過時。單身男女非但不會拖累社會,反而給經濟帶來了更多活力和動力。早在2001年,經濟學家麥卡錫就在《經濟學人》上為“單身經濟”背了書——“她們是廣告業、出版業、娛樂業和媒體業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因為獨身而且收入不菲,是最理想的顧客。”
能叫外賣絕不做飯、一個人也能在KTV嗨歌、養寵物比談戀愛省事……一個肯定多元化、多維度的社會,必然會對單身男女越來越友好。所以,單身的你,一樣能活出屬于自己的精彩。
當然,單身、獨居不代表拒絕交流、封閉自我。互聯網上有個段子,把孤獨分為10級,最低級是“一個人去超市”,最高級則是“一個人去做手術”。其實,一個人生活,不等于和社會、和他人切斷聯系。外出就餐、鍛煉身體、參與公益活動……誰能說,獨自生活的人,不能擁有一顆更豐富的內心?
克里南伯格在《單身社會》一書中指出,在如今這個人與人高度緊密相連的社會中,獨自生活令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沒錯,正因為現在的單身,一個人才能更明白人格獨立的重要性,更能珍惜未來伴侶的陪伴。
“單身社會”的到來,或許是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它將改變的,是人類對自身、對親密關系的理解,或許也將改變人類成長和老去的方式。不必為此感到擔憂和焦慮,單身男女所經歷的,只是又一次社會變革的過程。
是否會感受到孤獨,不取決于單身與否,而與內心的充盈程度有關。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精彩,兩個人有兩個人的幸福,無論處于哪一個人生階段,生活永遠不會缺少樂趣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