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德斌
7月22日,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規劃司司長毛群安談到了電子煙的危害問題。他指出:電子煙容易通過時尚的方式誘導青少年吸煙,此外電子煙的不安全性也會對青少年健康行為習慣造成影響。為此,國家衛健委正在會同有關部門開展電子煙監管的研究,計劃通過立法的方式對電子煙進行監管。(7月23日《北京青年報》)
“我抽的不是普通煙,是電子煙”,這種場景越來越普遍。部分煙民打著“戒煙神器”的旗號,大力推崇電子煙,并且冠以時尚潮流的光環,誘導更多的人接受電子煙。但是,電子煙受到專家質疑。研究發現,電子煙產生的氣溶膠含有許多有毒有害物質,電子煙中的各種添加劑成分也存在著健康風險。世界衛生組織已要求,禁止或者管制電子煙。可見,我國立法監管電子煙,乃是基于保護國民健康考慮,也是勢在必行的控煙措施。
目前,我國電子煙使用率處在較低水平,但與2015年相比,在接受調查的人群中,聽說過電子煙的比例、曾經使用過電子煙的比例,以及現在使用電子煙的比例,都有所提高。《2018中國成人煙草調查報告執行摘要》顯示:我國15歲及以上人群使用電子煙的人數為1035萬。教育水平越高的群體,聽說過和使用電子煙的比例越高,其中年輕人的比例較高。
從市場調查也可發現,青少年是電子煙主要營銷對象之一,對未成年人健康造成潛在的威脅。為了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的侵害,去年8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煙草專賣局發布了關于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煙的通告,認為電子煙作為卷煙等傳統煙草制品的補充,自身存在較大的安全和健康風險。
需要指出的是,根據國際相關研究表明,電子煙容易以時尚的方式誘導青少年,逐漸養成煙草消費習慣,之后就會嘗試使用傳統的卷煙,這樣就加快了吸煙人群的年輕化趨勢,如果不加以遏制的話,將令我國控煙工作面臨更大風險。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已經有42個國家和地區禁止或限制在公共場所使用電子煙,我國也有城市規定公共場所禁止使用電子煙。顯然,基于保護國民身體健康,保護未成年人免遭煙草危害,對電子煙進行立法監管非常有必要。因此,在制定相關法規時,相關部門應將電子煙納入到控煙范疇,對其銷售與消費進行嚴格限制,不要讓電子煙成為“漏網之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