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騰訊旗下的一個Topic基金因為領頭了自媒體“差評”,引發業界關注和爭議。原因在于,“差評”過去曾因公眾號內容頻繁“洗稿”受到外界質疑。對此,騰訊公關總監張軍在朋友圈作出回應,他表示騰訊內容平臺會一如既往的支持原創,也會加強對洗稿的研究和機制研判。
值得肯定的是,針對此事,騰訊在其官方公號中發聲明表示,“公司將重啟更加嚴格的盡職調查程序,如與騰訊保護知識產權的原則不符,我們將協商退股”。
公眾號“差評”是不是真的存在“洗稿”行為,這個有待法律給出權威界定。不過此前引發了相關質疑和爭議,導致聲譽有缺,卻是事實。這一背景下,這一投資行為也難免引發質疑。
特別是最近有關自媒體“洗稿”之爭不時出現,內容平臺參與領投自媒體,很難不被賦予價值觀層面的解讀。要知道,自媒體“洗稿”就是奔著流量和資本的垂青去的,如果資本不在乎一家自媒體的“德性”,對“洗稿”、抄襲不置可否,很容易形成負面示范。所以,騰訊在回應中也稱,希望發揮對被投公司更好的正向引導作用。
個案之外,這次事件所引發的關注和議論,其實擊中的是當前內容創業領域的一種普遍焦慮,即如何更有力的尊重原創,保護版權,打擊洗稿、抄襲等不良行為。但實事求是地說,赤裸裸的抄襲并不難判斷,可如何判定“洗稿”,被“洗稿”者如何維權,卻是一件頗為復雜的事。當前自媒體領域的“洗稿”之爭常見,而最終在法律上的“實錘”案例,卻幾乎沒有。
也正因為法律維度的界定難,輿論和資本的傾向,就尤為重要。
在流量為王,有流量才有可能獲得資本青睞的內容創業法則中,抄襲、“洗稿”的誘惑力,相較于傳統時代的創作要大得多。對此,若不能對各種變相抄襲作出針對性的防范,尊重原創和版權,就將成為一句空話。
而作為平臺,更是需要尊重原創內容,甚至為法律界定這種新形式抄襲,提供技術乃至資本上的幫助。
實際操作中,資本的“立場”和“態度”,具風向標意義。畢竟,“洗稿”者、抄襲者多一分資本“加持”,原創者就將少一分堅持的希望。最終惡化的是整個行業生態,從長遠看,對資本的效率也是不利的。若一家屢屢傳出“洗稿”指責的自媒體,將被資本納入“黑名單”,其威懾力無疑比法律懲戒更大、更直接。
類似案例,近期就有。前不久,因為花38億元購買981個微信公眾號,上市公司瀚葉股份被上海證券交易所問詢函,要求其披露關于標的資產的合規運營風險及政策風險、交易合理性等信息。這其中引發的爭議,就包括對內容原創的擔憂。
公司旗下的基金未必能代表整個企業的價值立場,但針對爭議,騰訊鄭重其事,迅速做出反應,應該說也是對原創內容的尊重。
在互聯網內容創業時代,具有強勢地位的資本,其實只要能夠對抄襲現象秉持拒絕之姿,不給“洗稿”、抄襲者任何的幻想和僥幸,便可以為提升和強化整個社會的版權意識,為規范內容創業生態,發揮“正確路標”的作用。